苗治民介绍,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着重解决三类材料发展问题,一是量大面广的先进基础材料,如螺纹钢,树脂,工业陶瓷等;二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材料,如碳纤维,高强合金等;三是面向制造业创新需求,提前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如超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等。
苗治民表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展绿皮书把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了细化,针对上述三类材料的市场需求,发展目标,技术路线等进行了详细的推广。
大智慧通讯社(微信:DZH_news)是在由中国工程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15(第二届)新能源材料高峰论坛上获悉上述消息的。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5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涉及十大重点领域,其中新材料赫然在列。
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提前布局和研制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石墨烯相关上市企业主要有中国宝安(10.70,0.00, 0.00%)(000009.SZ)、烯碳新材(6.73, 0.00,0.00%)(000511.SZ)、方大炭素(9.07, 0.00, 0.00%)(600516.SH)、康得新(27.59, 0.00,0.00%)(002450.SZ)、*ST金路(6.10, 0.09, 1.50%)(000510.SZ)、中超电缆(26.99, 0.00,0.00%)(002471.SZ)、华丽家族(9.77, 0.53, 5.74%)(600503.SH)
碳纤维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康得新、和邦股份(16.85, 0.00, 0.00%)(603077.SH)、金发科技(8.17, 0.74, 9.96%)(600143.SH)、大元股份(26.58, 0.00, 0.00%)(600146.SH)、吉林化纤(6.44, 0.31, 5.06%)(000420.SZ)、大橡塑(16.73, 0.00, 0.00%)(600346.SH)、博云新材(10.67, 0.97, 10.00%)(002297.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