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太原市为何坐拥煤海,却走上了“以气代煤,气化太原”的能源变革之路?“气化太原”带给太原哪些变化?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产煤大市走上能源变革路
太原经济兴衰与煤炭资源紧密相连。
“目前,卖一吨煤赚到的钱微乎其微。”一位煤企销售经理介绍说,从2010年起,太原原煤产量增幅逐年下降,煤炭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呈断崖式下滑。
“经济因煤而兴,问题由煤而生。”有人这样形容太原煤炭的功过。
煤炭开采,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亿万年所形成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动态平衡和时空分布被打破。同时,大量煤矸石既侵占了农林用地,堵塞了河道,同时又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热辐射,严重危害矿区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
转型,迫在眉睫。“以气代煤,气化太原”,呼之欲出。
四年坚持为城市带来转变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气化山西”战略部署,太原市从2012年初启动“气化太原”建设,成立“气化太原”指挥部,编制了《“气化太原”发展规划》,制定了《年度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围绕省城环境质量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天然气置换、加气站建设、气源引入、城边村气化、城市应急气源建设等工程,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气源引入工程取得新进展。太原市先后建成5条过境或专供太原输气管线,高、中、低压工期输配管网达3000千米,形成了一张闭合的燃气环网;
居民天然气置换实现新跨越。全市80.5万户居民目前已经完成天然气置换,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96.5%。
2014年与2011年相比,太原市天然气利用量由3.8亿立方米增加到8.5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利用量由3.3亿立方米下降至两亿立方米,下降了39.45%。
作为山西省及太原市供热全覆盖的重点工程,嘉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机组采用煤层气发电技术,总投资30多亿元,于2014年7月建成投运,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7.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921.32吨、二氧化硫排放1594吨。
城边村气化成最大亮点
城边村气化工程,既是环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2013年,太原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章堡村、尖草坪区的郭家窑村以及清徐县的部分农村实施气化改造试点,收到良好的效果。
记者来到清徐县东南坊村,这个300户的村庄从2013年起就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副村长王义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用沼气和蜂窝煤做饭,一个4口之家用沼气一个月需60元,用蜂窝煤一个月将近56元,而天然气一个月只用24元。取暖还方便、干净。”
为有效推进农村气化工程,2014年,太原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气化列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重要内容。太原市环保局晋源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已实施集中供热的村庄,主要是解决村民炊事、洗浴用气需求,每户燃气管网建设费暂定为4200元。对没有实施集中供热的村庄,要求其必须安装壁挂炉,市政府每户补助5000元,区政府每户补助1000元。”
“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利用7年时间,把城市周边近5年内不实施整体拆除改造的农村实施气化改。力争到2020年,自然村燃气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太原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