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曾是柴里煤矿机电修理厂的主管技术员,三大员之一,2009年因手受伤,一直内退在家。按照国家政策和矿井的需要,对不到年龄内退的职工全部返岗,现在他是机电修理厂的一名机修工。虽然是这样,但他能够及时理解国家政策,理解柴里煤矿“把矿山当家来经营、把职工当亲人来对待”的核心管理理念,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丢下面子,放下架子,不计较个人得失,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半年的时间,设身处地的为矿发明了许多创新实用的小改小革,并且从他手中改造的设备至今为止再没出现过故障。
“回到工作岗位后,看到了大家都把我们柴里当做‘家’来经营,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在当前困难的形势下,我不能坐在家里成为柴里的负担,我要积极努力工作,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刘强深有感触地说。
这只是柴里煤矿立足实际,做好内退人员返矿上班工作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去年12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这意味着,一场全国范围的集中治理“风暴”已经展开。
“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从中央到省委到企业务实谋发展的决心。柴里煤矿是个有着50多年开采历史的近万人老矿,人员多,包袱重,人际关系复杂,如果在‘吃空饷’问题上不统一思想,则很难推进。”柴里煤矿矿长徐永和说到这儿,声音有些沉重,“吃空饷”多半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有关系,难度可想而知。
去年底以来,柴里煤矿人力资源科、纪委监察科、组织人事科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矿各单位不符合条件内退也就是“吃空饷”的98名职工进行逐一做工作,采取家访、谈心等多项措施,查清各类人员详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果断处理,减少占用工资现象。对于不愿回矿上班的给予解除合同,愿意返矿上班的根据身体状况和年龄结构,分别分流到了选煤厂、机电修理厂、支护材料队、基建服务队等生产创效岗点,年直接创收大约700多万元。
“98名不符合条件内退的职工,每人每年矿要拿出6万元支付工资保险,即全年要拿出588万元,按现在在册8200人计算,每名职工就要平均拿出717元。这一加一减,全年可节省资金达1300余万元,这些省下来的都是大家的工资!”该矿人力资源科科长苗祥熙非常感慨地给记者算着。
当天采访中,正好看到支护队内退返岗职工刘平正在把从井上回收上来的旧托辊进行挑捡修复,她告诉记者:“只有人人都主动去创效,才能把家里的日子过好。像我正在修复的这个托辊,新的每组要385元,而现在仅需5元进行一下修复,就能节约380元钱,每天平均修复40组,今年上半年,我们这个岗位就为矿节约资金投入270余万元。现在每天都在为‘家’创造着效益,真切感到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如今,处处讲节约、时时讲奉献已成为柴里煤矿每一位职工和家属的自觉行动。今年上半年,在商品煤平均价格同比下降98元/吨的情况下,矿井完成利润990万元,减亏增盈172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保证了职工工资、奖励的正常及时发放,确保了矿井度危求进、逆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