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预测,在煤控政策下,城市煤炭消费总量的峰值可由基准情景下的2030年提前至2020年,峰值量约为32亿吨标准煤,较基准情景下降42.3%左右。
城市控煤是关键
马中介绍,《报告》将全国293个地级市(自治州)按城市规模和城市煤炭消费强度分成十三类,并根据城市类型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煤炭消费量达峰情景及配套政策,以实现煤炭替代、减量和清洁化发展。其中,乌海、临汾、运城等31个高耗煤的中等城市群的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较大。
《报告》认为,如果未来的城市发展被现有路径锁定,对煤炭消耗的依赖将难以摆脱,那么2050年的煤炭消费量将会是2010年的3倍,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生态将会持续恶化,城市将不会使生活更美好。
研究表明,地均煤炭消费量(单位城市面积的煤炭消耗量)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山西及长三角等地区,该区域可表示为以“北京-西安-杭州”为顶点的高煤耗三角区。《报告》通过分析煤炭消费与大气污染的关联性发现,地均煤耗强度高的城市的空间分布与PM2.5年均浓度较高地区的分布相吻合,即都可表示为以“北京-西安-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区,从而证实了煤炭消费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报告》将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制约级别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为83个I级制约城市,84个II级制约城市,71个III级制约城市,55个IV级制约城市。《报告》认为,中国应该首先针对I级和II级制约城市进行严格有力的措施,推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倒逼煤炭消费减量。
按分析,煤控政策下,城市煤炭消费总量的峰值可由基准情景下的2030年提前至2020年,峰值量约为32亿吨标准煤,较基准情景下降42.3%左右,2050年煤炭消费总量约为19亿吨标准煤,下降58.3%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总体效果显著。
政策激励不可缺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鲁奇认为,《报告》针对区域能源消耗类型的划分很细致,同时提出了治理对策,对今后区域减排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以本溪市为例,《报告》对城市燃煤替代的实施措施及成本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报告》建议,以大型热电厂作为城市供热区的主导热源,可保留部分大型锅炉房作为调峰锅炉,同时,应逐步拆除分散采暖的中小锅炉房。
与会专家指出,与分散供热的采暖锅炉房相比,热电厂建设的经济效益包括:集中管理和集中生产运行,大量节省了分散小锅炉的管理、操作、维修及煤、灰渣的分散运输等,相应节省了大量费用;当前热价普遍偏低,传统的供热企业一般都是亏损或者微利运营,但“热电联产的收入=售电收入+售热收入”,可收回投资。
《报告》建议,各级政府可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集中供热;可对热电联产项目定期进行监测认证并可与优惠政策挂钩;允许热电联产项目与主电网并网,并参照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相关措施对其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