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定“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后,“一带一路”由构想逐步走进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电力企业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不仅会大幅度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全产业链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电联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曾指出,当前,中国国内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增长的减速导致电力投资下降,从而直接导致电力建设能力和装备制造产能的过剩,电力投资下降还将直接导致相关产业需求下降。
在国内电力市场疲软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设施建设的需求却日益高涨。吴添荣认为,可以发挥中国电力行业的优势,实现需求互补。电力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各国都将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电力建设、装备制造和投资企业必将迎来难得的机遇,为推进中国电力产能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电源技术,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另一个优势是环保。对火电走出去的一个担忧是可能会增加目标国的污染排放,但是通过环保改造,目前国内燃煤机组的污染排放已经接近燃气机组的排放水平,从目标国整体环境状况看,这个很可能就是优势。
电企海外布局,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技术是否过硬。据了解,我国60万千瓦、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及发电机已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制造,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凝气式汽轮发电机组、国产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生产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也已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超70%,风电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3%;光伏发电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华龙一号”、CAP1400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超85%。
如何规划“一带一路”沿线电力项目,电企已有思路。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华能了解到,华能已经制定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计划到2015年,确保实现132万千瓦发电装机开工,落实600万千瓦的项目储备;2020年,华能国际收入占比和境外权益发电装机占比在目前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海外布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虽然给我国电力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但是其中也蕴藏着各种风险。
中国电建海外事业部亚洲业务部总经理庞旭指出,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需要加强行业企业间的沟通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要重视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后续技术合作、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依靠属地化经营融入当地社会,处理好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和谐共赢的合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