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煤价自2012年以来一路走跌,今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而这种趋势似乎不仅看不到尽头,而且越发严重。今年以来,随着煤炭经济下行加剧,煤价下跌,更多的煤矿不得不通过降薪的方式来降低支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降薪潮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面已经席卷整个煤炭行业。
据调查,在山西省朔州市,一些已经降薪的煤矿,职工工资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欠薪在3-5个月之间;有的企业为了保持职工稳定,没有降薪但欠薪,欠薪时间在半年左右。那么,工资在吨煤成本中所占比重有多大,降薪对缓解困境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降薪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
一、职工工资在吨煤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据调查,朔州市煤矿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占到吨煤成本的比重在10-20%之间。比如,某大型煤矿,2012年原煤单位生产成本为116.96元/吨,其中:人工费9.45元/吨,占总成本的8%;2013年原煤单位生产成本为125.11元/吨,其中人工费为10.01元/吨,占总成本的8%。再比如,某民营企业,2015年原煤成本为117.43元,其中工资7.26元,占成本的6.2%;还比如,某民营企业2010年单位成本107.27元,其中人工费用7.99元,占总成本的7.45%;2011年单位成本133.96元,其中人工费用10.76元,占总成本的8%;2012年单位成本129.58元,其中人工费用15.51元,占总成本的12%;2013年单位成本135.71元,其中人工费用12.45元,占总成本的9.17%。再比如某县国有煤矿,2015年上半年吨煤成本中用于支付职工工资为62元,占吨煤总成本260元的23%,这属于占的比例较高的煤矿。上述情况说明,职工工资在吨煤成本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太大,降薪对脱困不能够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之所以降薪,是企业不得已和无奈的选择,多数煤矿并不愿意这样做。降薪的煤矿主要原因是支付职工工资取决于现金流,职工工资是“硬通货”,其他材料、设备费等可以挂账。成本和售价严重倒挂、投入大于产出、现金流不足,是降薪的主要因素。
一位地方国有煤矿的董事长道出苦衷:虽然我们矿没有降薪,但已经支撑不住了。现在我们把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放在第一位,实际情况是企业入不敷出,在发放了职工工资后,收入所剩无已,导致对再生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甚至安全投入等都在下降。另外,我们也欠下了其他客户和商家的材料费、设备费等迟迟不能支付,使企业诚信经营这样的无形资产也在大量流失,这样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降薪对职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应该说,职工工资的高低由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企业效益好了,职工工资的发往不仅有保证且会上升;经济效益差了,职工的工资发放不仅没保证也会下降。调查中,多数职工对企业的降薪表示理解;多数企业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采取了降薪措施。
在过去的煤炭黄金十年中,企业领导、工人甚至家属,包括当地政府及社会人都躺在利益的“温水锅”里泡温泉。如今,锅里的水温渐渐降低,好多人还依然在盲目依赖着它,期待它能在困境中给出一个解救众生的办法。今年5月份,某煤矿一线职工在集中扣除医保等费用外,有的职工工资收入仅3000多元,相当于2014年正常收入的43%。据工人说,今年前半年收入全部加起来,仅有去年的50%左右,这只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冰山一角。
小张是某国营煤矿工人,标准的“煤二代”,大学毕业后就以子弟身份进了父亲所工作的煤矿。今年过年时,在全家人的聚会上,已经退休的父亲告诉小张,别听外边的谣言,降什么薪,国家不会不管的,那么大个煤矿呢怕啥?这话说出去不到一个月时间,第一轮降薪就轮到了小张的头上,第一个月,收入就少了两千多块。而这仅仅是刚开始,之后每个月收入都有所下降。和小张一起工作的同事,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房贷、车贷、孩子上学……本来平静的生活被“降薪”的节奏打乱。
“降薪”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而“降薪”到底又给职工带来了多大影响,面对“降薪”,职工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是降薪影响职工士气。某煤矿降薪幅度从10%到20%再到30%,面对着像股票一样爆跌的连续性降薪,“这个月开了多少,又降了多少?”这已经成为今年以来煤矿工人之间的焦点话题。工作辛苦、枯燥、风险大,本来还算不错的待遇成为当煤矿工人的唯一理由,现在连这唯一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了。“就这点钱,还下什么井。”这已经成为降薪之后工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牢骚话。众所周知,煤矿工人的思想状态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所面临的状态,是否能安心生产、安全工作呢。随着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和降薪幅度的加大,欠薪、人员分流和矿井停产正在集中爆发或将逐步变成现实。
二是导致人心不稳。矿工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对生活没有太高要求和奢望,对于企业采取的减发、缓发、欠发工资等措施,尽管有抱怨,有牢骚,大部分职工和家属是理解的,也默默接受。而煤企应该构建人才竞争优势,真正地把员工当成企业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暂时采取减薪、拖欠工人工资等措施来缓解困境,无可厚非,但一味只在降薪上做文章,不但难改长久困顿,甚至会导致人心涣散,员工失去其归属感。
三是生活受到影响。十年黄金期,煤价高、效益好,有的企业工资增长速度太快。高收入使员工产生了高消费观念,降薪后,职工一时难以适应。比如某矿,过去员工们每月能挣个七、八千元,纷纷购车买房。降薪后,每月的薪酬除去车贷和房贷,所剩无几,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
四是造成人才流失。每个矿都有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而接二连三地降薪,对于一般工人来说只能选择随遇而安,而对于技术工人来说“良禽则木而栖”,怀揣技术哪里工资高去哪,随时做好另谋高就或者跳槽的打算。
三、降薪后一些必要的工作要跟上
降薪只是脱困的选择之一,不是唯一的选择。煤炭企业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抓住降本增效的关键点,稳定经营形势、引导员工改变消费意识、设法弥补损失。
一要深化形势教育,做好思想工作,顺势而为,激发正能量。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员提振士气、和衷共济。探索实施内外部市场联动方法,增加应付经济下行压力的信心,改变和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做到收入虽减少士气不能降低。
二是想方设法组织好生产,保证经营稳定。要通过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强精细化管理,堵塞漏洞,强化修旧利废,减少“跑、冒、滴、漏”;做好成本动态监控和分析,保持成本的均衡性;减少质量扣罚和降低亏吨率;加强现金流管理,做好应收帐款及库存管理工作,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强作业环节管理及定额消耗控制,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加大力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力保工资的正常发放,特别是保障一线员工的工资,稳定一线员工队伍。
三是正确引导员工的消费观念。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危难时刻要做好打持续硬仗、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该花的钱算计着花,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进而达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目的。
四是降薪要做到平等,防止员工出现负面心理。黄金十年中,煤炭企业领导大部分拿着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年薪,降不降薪对于领导来说影响不大,而对于普通工人,七八千降到三四千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所以,拿年薪的降薪幅度应该大于平均值,要缩短领导干部与职工收入的差距。减少非生产性开支,一线人员的工资尽可能不降。
五是要设法弥补降薪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比如,有的煤矿自办的养殖厂、林牧厂为职工提供廉价的米、面、肉、菜、蛋、油等;有的企业采取“团购”方式,集中采购一些职工必用的日用品物资,降低采购成本等等,应该提倡。
总之,“降薪”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希望煤炭企业在关键时刻权衡得失,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