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接到调度指令的联合泵房当班人员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挂牌断电,检修人员迅速对设备进行了故障分析。很快,电气维修人员判断出故障原因是由于瞬时电流异常加上近期气温过高,造成电频器短路烧毁,导致设备停止运转。检修人员随即为设备更换了新的电频器,就这样,前后不到10分钟,设备故障就被排除了,系统恢复了正常运行。
“以前出现类似设备故障时,大家往往忙成一团,逐项查找损坏点、分析原因最少都需要20分钟。”站在一旁的当班人员对此次故障处理之快速拍手叫绝。
其实,这次设备故障问题能够快速有效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秘密就在于付煤公司对矿区所有机电设备完善了专属的“健康档案”。翻开“档案”,上面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该型号设备的生产批次、应用范围、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的所有设备故障、产生原因,以及事故分析、应急处理步骤等情况。“健康档案”不仅实现了对每台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而且使参与现场维修的人员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每台设备运行条件,及时准确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设备“健康档案”的进一步完善,得益于该公司对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的不断加强。
据了解,该公司不断加强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将日常巡检和排查隐患相结合,按照“全方位、无死角、零隐患”的原则,对日常巡检的内容和程序作了进一步细化,根据每台设备的使用特点、运行环境、使用年限等对容易出现的事故、故障进行了事前预想,并将应急处理步骤一一记录在设备“健康档案”中。通过定期审查执行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严格落实整改等方法,提前分析预测故障的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在现场管理中,要求职工严格落实机电维护岗位责任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抓住造成事故率的瓶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矿井机电设备提供保障;在配件管理方面,要求现场岗位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实时监控记录,将设备出现的跑冒滴漏、连接螺栓松动、附件不完好等问题通过设备治理和技术改造等方式,对老化和腐蚀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在设备保养方面,由检修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信息、重要部位、潜在的故障等难以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检测,并针对以往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排除故障消耗工时较长、占用技术力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在设备“健康档案”中建立《故障维修记录卡》,提前预知故障的发生和延长部件使用寿命期。
另外,设备包机制的不断完善,也为设备“健康档案”能够更好的发挥效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公司要求运行和检修人员对机电设备实施预防性“体检”,按照包机责任制对所管辖的设备设施的基础参数进行摸底统计并进行认真检查,将检查结果详尽填入“健康档案”,促进形成设备隐患排查闭合机制,杜绝了设备“带病”上岗,切实把机电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转性能。在实现设备缺陷治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包机制的健全还促进了设备的及零配件的回收复用。在大力提倡增收节支、收旧利废的形势下,该公司大力加强对待报废设备的统计,并将分解拆除后的设备进行统一回收。拆解后的零配件将被细致分类存放,并对其中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统一维修备用。这些回收的配件经过组装重新“上岗”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统一运转技术测评,确保设备再次投运后的正常运转。
同样从中受益的洗煤厂原煤车间主任马绪国说:“在这之前,设备责任人不明确,经常是设备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才开始联系检修人员来处理,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现在好了,自从设备被纳入‘健康档案’以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这表明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