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矿的马德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是孙村矿泰安新业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矸石充填、以矸换煤工作。
走进人民大会堂,热血沸腾
近日,笔者在马德生的办公室见到了他。在他的办公桌上,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证书显得格外醒目,而提起去人民大会堂领奖,他仍显得有些激动。
马德生笑着说起了当天的场景:“当我走进人民大会堂,看到屋顶巨大的五角星和周围点缀的繁星时,突然有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紧接着,习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入场。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习主席首先深深地给我们鞠了一躬,这么大的领导,竟然给我们鞠躬,会场里的掌声持续了很久。当时,我非常激动,感觉浑身热血沸腾。”
马德生一边说一边找出当天颁奖时拍的照片,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起码得给工人做个表率
多年来,马德生获得过很多奖励,他却说:“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荣誉,分量是最重的。这一次我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整个新矿集团。得知获奖的第一反应是,压力来了。因为得了这个奖,不光要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最起码也得给工人做个表率,更得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来。”
马德生说,这次的全国劳动模范都是最基层的,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
由于时间比较匆忙,他在北京只待了一个晚上。在宾馆,马德生接触到一位山东济宁的劳动模范。他是一位村长,虽然只有一只胳膊,却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在颁奖仪式现场,马德生还注意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已在新疆默默支教了30多年。与他们比起来,马德生觉得自己做的不算什么,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全国绿色开采第一个实践者
“我1988年就开始下井,那时候才20岁出头,刚开始干觉得又苦又累,但是干着干着就发现里面有很多道道和乐趣,并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非常累的时候,就和身边的同事开玩笑自我安慰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比较有本事,一种是开飞机的,能上天,另一种就是我们煤矿工人了,能入地。就这样笑着累着,一干就是20多年。”马德生说。
孙村矿地质条件差、煤矸石排放量大,到2005年已堆放了多达200万立方米的煤矸石,每年还以2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 。
为消灭矸石山,让矿山变绿,2005年9月,孙村矿在国内第一家成功进行了似膏体矸石充填技术的半工业试验。2006年初,与煤炭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马德生成为全国绿色开采技术的第一个实践者。矿上给马德生40天的试验时间,充填-400米水平的21101工作面,置换15万吨的优质煤柱。“当时接过任务后,真是没底气。”马德生说,“一无经验、二无规程、三无前例可借鉴,但我有信心、有勇气把黑色的煤炭和绿色的技术这两种颜色调和好。”
刚开始,特采队出3天炭充填1次,充填方式是自然充填,煤矸石添加上水泥、粉煤灰形成的浆体流到哪里算哪里。充了几十米后,弊端显现,一是顶板有沉降现象,充填效果不佳;二是回柱后闲点柱多,占用了劳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