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从一枝独秀到群芳争艳——田陈煤矿“王立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从一枝独秀到群芳争艳——田陈煤矿“王立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2012年10月,田陈煤矿“王立国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三年来,在矿劳模王立国和数名技术骨干的带动下,许多职工受到工作室成员的创新启蒙,颠覆了以往对创新的机械理解,主动参与创新,实现了由劳模“一枝独秀”到“群芳争艳”的蜕变。

一线人才的“聚集地”

“副井绞车修改程序改善停车性能的方案我想到新点子了,我先画个草图,大家都来提提意见。”

近日,笔者在“王立国劳模工作室”看到,房间里各种电路板、工具错落有秩的摆放在工作台上,几名工作室成员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生产难题。

王立国说:“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鼓励大家大胆创新,一人提出方案,众人提出改进意见,旨在用群体的智慧去实现个人的奇思妙想。”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为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工作室还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鼓励职工之间进行技术交流,给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平台。不仅汇报工作落实情况和当月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月技术管理中的不足,同时确定下月技术工作重点,针对现场和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

许多职工表示,以前对创新一直是有兴趣的,但不知从何入手,没有引路人,现在有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遇到生产难题可以组织工作室的伙伴一起讨论,创新乐在其中。

专攻难题的“发动机”

“在变电所自动化升级改造时,由于BGP9L-6AK高压馈电开关是老一代产品,不具备智能数字化和远控功能,经过工作室人员反复试验,确定增加远控继电器的改造方案,对31台高压馈电开关全部改造成功,节约成本20余万元。”工作室成员王健向热爱创新的职工介绍起工作室科研成果。

三年来,工作室以科技创效为目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先后完成了《电气设备和风动工具系统技术更新》、《红外线扫描探测巷道运输截人语言警示装置》、《扇风机电动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控报警装置》等创新成果,提合理化建议270多条,其中七项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去年,在北风井扇风机房电控系统改造中,他们承担了远程监控报警装置的课题攻关任务,以王立国为首的创新团队,查图纸查资料,做标本测数据,有时在工作室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潜心研究,发明首创的交直流远程监控报警装置完全满足现场安全运行需要,解决了生产难题。

成就梦想的“大舞台”

在很多人眼里, “王立国”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一个搞创新的平台,更是一个圆梦的舞台。

运搬工区技术员李莹,在校时就曾暗下决心当一名优秀的创新能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每天潜心学习,和工作室成员在一起交流技术难题。他研制了斜巷防跑车装置,通过对轨道进行改造,有效预防了斜巷运输事故发生率,受到职工广泛好评。

“我的梦想就是为矿井节约生产成本。”工作室成员杜亮创新发明的平巷运输平板车专用连接销,每年可为矿井节约材料费用上万元。

工作室成员孟森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经常说:“工作室绝不能停留在为创新而创新的圈子里,要把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发挥出来,带动身边的工友人人争当创新能手。”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了大家,“创新是一种快乐,追逐梦想更是一种享受。”

截至目前,“王立国创新工作室”已经有成员20多名,先后解决了矿区移动变电站断电后整定的参数数据丢失问题、变电所综合保护器误动作造成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井下LED照明灯的修复和改造、高低压开关和移动变电站的原理和维修等技术难题,创新技术成果12项,其中一项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劳模的光环让我始终充满工作激情,保持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也保持了自身的良好形象。今后我要争做劳模精神的弘扬者,通过‘王立国创新工作室’培养出更多的劳模。”王立国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泰兴物业“三严三实”教育成常态机制

上一篇:黑沟煤业组合式节电管理质优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