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矿上有两个大的车棚,全开放式的,很简单,夯实几根立式木柱,上面盖上石棉瓦就OK了。车棚里,近千辆自行车一字排开,颇为壮观,新的、旧的、“除了车铃不响那里都响的”,“大金鹿”、“国防”、“飞鸽”、“永久”,各式各样,每到下班,长长的自行车流,缓缓向大门外涌动,“滴铃铃”的自行车铃声不绝于耳。
过了10多年,四下透风的车棚被拆除,修建了砖混结构的车棚,有专人看管,保持着整洁卫生,车棚里的自行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自行车少了,摩托车多了,红色的“嘉陵50、黑色的“本田70”、红黄相间的“雅马哈125”等等。刚开始,摩托车大都是脚踏启动,特别是到了冬天,有的用脚蹬了多少次也没有启动,那人却已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以后电启动的摩托车多了,又出现了踏板摩托车,很少再看见启动不起来的“尴尬”景象。每到下班,摩托车喇叭声、马达声交织在一起。
又是10多年,进入2000年之后,矿上进行了工广区改造,随即工广区上出现了私家轿车,开始主要是“夏利”、“QQ”,下班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的人都会侧过脸来,羡慕的看一眼工广区停泊的私家车。后来工广区出现了“桑塔纳”、“大众宝来”,现在“帕萨特”、“迈腾”也习以为常。好多“爱车一族”把自己的车打扮的花里胡哨,个别的还在车的后面绘上“别吻我,我怕修”、“别按喇叭,越按越慢”的语句,透露出幽默俏皮,令人忍俊。
工广区上的私家车多了起来,车棚变的空旷了,自行车、摩托车成了稀罕物,大多笨重、耗油的摩托车换成了简便小巧的电动自行车,偶尔有骑自行车的,也是“坐机关”的为了舒展一下身体。
如今走进矿上,工广区几百辆私家车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到下班,倒是平静了许多,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轿车排着队鱼贯而出,偶尔听到几声清脆的汽笛声。
98年矿上也遇到了煤炭积压卖不出去的现象,可并没有阻挡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如今,矿上遇到了同样的困难,相信同样不会。困难时暂时的,闯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