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陕北的荒漠中,被称为兖矿“1号工程”的煤制油项目,终于在历尽曲折后投料试车成功,预计一个月内即可正式投产。当盖在样品罐上的红绸被掀起的那一刻,乌黑的煤已变成无色透明的油呈现在公众面前,宣告着兖矿这个有着四十年历史的国有煤炭企业第一次闯入了石油阵营。
把煤炭转化为成品油,既是一笔天价投资,更是一场能源豪赌。这是一个从立项至今历时长达近20年、总投资千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是一个被寄予“再造一个千亿兖矿”的“1号工程”。兖矿押的是中国“富煤、贫油”的能源格局,赌的是煤价与油价巨大差异,搏的是两种能源转化中的丰厚利润。
本该属于庆功时刻的当下,兖矿却不得不直面极具戏剧性的现实。当2008年国际油价飙升至140美元/桶、利润丰厚时,煤制油项目遭到政府叫停、闲置多年;如今项目获批、重新启动后,国际油价却暴跌至46美元/桶。美国高盛预计,原油价格在未来15年内都将维持低位运行。
千亿押注
“我期待这个结果太久了。”眼看着煤制油试生产成功,兖矿集团副总经理、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脸上没有丝毫兴奋。自从2002年被兖矿从南非招致麾下,13年来孙启文只做了一件事——自主研发煤制油技术,并将其投入商用。
煤制油,曾是几代煤炭人的梦想。十多年来兖矿历经数次换帅,但这一项目却始终被奉为“1号工程”,多年可持续投入造就出兖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根据项目规划,煤制油共分两期三步建设1000万吨/年油品。其中,兖矿煤制油一期投资就高达210.40亿元,二期建成将耗费上千亿巨资。
把煤炭转化为成品油,既是一笔天价投资,更是一场能源豪赌。当然,煤制油还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正如孙启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所说,“中国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却没有丝毫的定价权。从长远来看,煤制油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国家能源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结构一直是“富煤、贫油”,2015年中国石油需求为5.3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60%。若能将富裕的煤炭转化为稀缺的石油,便可大大缓解国家能源危机。可环顾全球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成功将煤制油技术商业化。
2001年,时任中国总理的朱?基到访萨索尔,当时入职7年的孙启文已成为该公司副总工程师,负责接待。他清楚的记得,当看到萨索尔煤制油产能高达700万吨后,朱?基感慨的说,“中国需要十个萨索尔!”媒体报道披露,当年中国石油缺口1亿多吨。
此后,不断有中国煤炭企业到访表达合作意向,但萨索尔公司却开出了十多亿美元的天价专利费。直到2002年,兖矿集团前董事局主席赵经彻到访时结识了孙启文,并当面表达了请他加盟的强烈愿望。兖矿为其开出了上百万的年薪,并在上海注册了公司,交由其全权负责。被其诚意感动的孙启文于当年底加盟了兖矿。
兖矿集团对煤制油项目的研发始于更早的1998年。当时,兖矿已占据中国煤炭业龙头老大地位十多年之久。那一年正是兖矿最为鼎盛的时期,企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58%,企业制定出“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战略,寻求煤化工的发展路径。
一波三折
孙启文的加盟让兖矿煤制油项目加速推进。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开始逐渐飙升,从年初的60美元/桶涨到80美元/桶的天价,可中国煤炭价格却长期被压抑在较低的水平。按照兖矿的测算,煤制油每吨成本大体上与50美元/桶原油进口价相当。当年,大批企业一窝蜂的涌入煤制油领域,急于从暴利中分一杯羹。一时间神华上报了3000万吨煤制油产能,兖矿上报了1000万吨,潞安集团400万吨……
就在兖矿准备在煤制油领域大干一场时,中国因各路企业蜂拥投入煤制油领域掀起了一场能源界的大讨论。反对者认为,因为煤制油生产流程需要大量用水,相关项目蜂拥上马可能加剧西部地区供水紧缺。
时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指出,中国煤炭总体储量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不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而且,拿出数千亿资金、大量煤炭去发展煤制油很可能引发油、电抢煤的新能源矛盾。
经过数年的研发,当兖矿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逐渐成熟、准备上马建设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政策禁令。2006年,国家发改委连续下发两道禁令:“停止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前,暂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两年后,发改委再发第三道禁令——《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除神华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
此时,兖矿技术研发完毕,万事俱备只欠政策的东风,可突如其来的叫停使其最大的投资项目陷入了停滞。直到2011年油荒再次席卷中国,兖矿煤制油项目终于有了转机。在通过山东省单独立项报批被拒后,2011年兖矿改道陕西省上报了煤炭洁净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到今年9月18日,兖矿煤制油项目终于在历尽曲折后投料试车成功,预计一月内即可正式投产。与此同时,兖矿旗下未来能源公司已将一期后续扩产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估算总投资689.26亿元,预计在“十三五”末建成。然而,等真正迎来庆功时刻,孙启文却高兴不起来。
生不逢时
眼下,国际油价已从高位回落、跌至46美元/桶,跌破了煤制油50美元/桶盈的亏平衡点。而美国高盛在今年9月做出预测,“由于供给过剩,原油价格在未来15年内都将维持低位运行,油价跌破20美元/桶的概率不超过50%。”
被兖矿寄予厚望并且投入巨资的煤制油项目实际上已经“生不逢时”。
记者从兖矿内部拿到的一份报告揭示,“煤制油项目建设投资大,项目建设资金除54亿元资本金外,其他全部来自银行贷款,预计贷款额度达98亿元,仅财务费用每年高达5.6亿元。”考虑到前期的巨大投资和运营成本,兖矿的煤制油项目如今却挣扎在生死线上。
如何破解煤制油项目短期所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
一位兖矿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道,如果国家减免消费税,煤制油盈亏平衡点就可降到40美元/桶。而据记者了解,事实上兖矿也正在倾尽全力向国家“要政策”。
在近期向山东省政府提交的一份汇报材料中,兖矿方面曾呼吁道,“按年产115万吨油品计算,每年需缴纳消费税16.61亿元,如果全额免征消费税,将增加企业利润18.6亿元。鉴于煤制油项目的示范意义,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恳请政府协调免征收消费税。”
不过,相关人士同样坦言,减免消费税需要全国人大调研、审批,相关程序十分复杂。正所谓“远水难解近渴”。而在中长期发展中,即便兖矿能渡过眼下的财务困局,其成长仍面临销售渠道被“三桶油”垄断的尴尬现实。
据悉,兖矿煤制油若要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体系,一吨柴油就得先交500元代销费用。这对于本已亏损的煤制油项目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孙启文介绍道,目前公司已生产成品油4万多吨,罐区已经全部装满,却只能通过股东之一的延长石油以4000元/吨至4500元/吨的价格在周边销售。
目前,兖矿已“上书”山东省,求助政府协助办理在山东省内油品销售资质。“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办理难度较大……如果能和山东地炼油进行调和后投入市场销售,一是提升地炼油的品质、二是提高公司创效能力,但这依赖于是否在山东有油品销售资质、是否有自己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