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田陈煤矿选煤厂去年11月份实施了管理机制改革,本报曾予以重点报道。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其改革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职工在这场变革中得到了什么实惠?围绕这些疑问,本报组织了此次后续报道。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觉得值得。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市场没有任何好转,但我们月平均工资涨了10%。”10月22日,田陈煤矿选煤厂手选矸石线职工郭伟说。
郭伟所在的岗点是选煤厂最辛苦的岗点,一天下来要从皮带上捡矸石大约几十吨。尽管辛苦,但郭伟却乐此不疲。
像郭伟一样,选煤厂越来越多的职工对改革一年来的变化感同身受。
2014年11月,选煤厂被田陈煤矿确定为改革“试验田”。一年来,选煤厂发生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在集团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洗销专业安全质量达标中,连续三个季度获得前两名的好成绩,其中1月份、7月份、9月份先后三次创出月精煤洗销新纪录。
“苦累岗位”成抢手“香棒棒”
“谁走我都不走,虽然辛苦点,但工资高,刚来那会,看到矸石就晕,站时间长了还腰酸腿疼,现在感觉好多了。”手选矸石线职工宋明坤谈起一年来的感受时这样告诉笔者。
宋明坤以前的单位是选煤厂火车装车队,改革时,他报名来到了手选矸石线。以前都是临时合同工捡矸石,现在变成正式工去捡矸石,能适应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有部分不适应的职工走了,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了下来。特别是随着收入较以往出现了难得的增长,使这个职工昔日最不愿意去的岗位,成了人人争抢的“香棒棒”。
“现在他们每个人都练就了分辨矸石的‘火眼金睛’,拣出来的不仅仅是矸石,更是为企业创造的真金白银。”选煤厂党支部书记、机电保障线线长殷昭伟说。
“大锅饭”变“多劳多得”
10月22日,检修工李群熟练的拿起割枪,按照钢板上的图案,迅速地把正方形的铁板割了下来,动作既熟练又规范。一年前,李群可不是这样,经常迟到、早退、工作偷懒,他觉得都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主动去出力流汗。
选煤厂改革后人员减少了107人,但工作量没有丝毫减轻,大多岗位由一人一岗变为了一人多岗,由职工选岗位变成“岗位、人员”双向选择。工资薪酬也向苦、脏、累、技术岗位倾斜,多劳多得、多干多挣。李群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现在这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并用一年的时间苦练本领,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
改革后,不仅以前的车间管理干部都换上了清一色工作服,和职工一样工作,作为选煤厂厂长、手选矸石线线长的刘书莹也是一天到晚呆在现场。
刘书莹告诉笔者,部分职工以前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一些闲散的岗位工作,跟着吃“大锅饭”。现在,每个人都必须独当一面,多劳多得,哪个线也不想要“吃闲饭”的人,形势逼着他们学技术,每个人都不想当“累赘”。
“请人干活”到“自立更生”
选煤厂把材料费纳入工资管理,实行了生产线承包、班组承包、个人承包制度,将省下来的材料费按照10%的比例奖励给职工。今年以来,仅选煤厂机电保障线与去年同期相比,就减少材料费30余万元。
据介绍,在以往,像破碎机、分配箱、滤布等设备的维修都需要外委,费用非常高。而现在,厂里维修人员都主动要求自己干,既省钱又学技术,省下的材料费还有提成,职工个个都充满了干劲。据了解,在今年7月份,他们需要更换原煤合格介质泵,以前像这样的工作至少要10几个小时,而现在实行了维修时间和质量与工资挂钩制度,此次检修仅用了6个小时,使每一次检修都变成了抢修,不仅职工责任心更强了,而且处理事故的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实行了包机责任制,每个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私家车一样爱护设备。”维修班班长金延兴说。
此外,他们还对拆卸下来的废旧配件,按照损坏程度分类管理,对彻底损坏的材料进行全部解体,回收零星配件,最大限度地吃干榨净。
据了解,选煤厂改革在该矿产生了蝴蝶效应,他们又先后推动了后勤物业市场化改革,对恒邦公司职工膳园、乐购超市、被服厂、汽修厂进行了改制,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为度危求进中的田陈煤矿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