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新常态新标兵】“暮年”老矿的“突围术”

【新常态新标兵】“暮年”老矿的“突围术”

行业“寒冬”中,“暮年”老矿如何破困局度危求生?如何变包袱为财富突围求进?龙矿集团洼里煤矿的“突围术”可圈可点。通过辟生路、谋出路、闯新路,洼里煤矿走出了一条“后煤矿时代”转型发展的“突围之路”。在煤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今年1—10月矿井同比减亏近3000万元,减幅近50%,而且对外开发创收达2000余万元。

 

止住“出血点”辟生路

 

一走进洼里煤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异常安静。整洁的工业广场上几乎看不到人,偌大的办公大楼里也就是十几个人在紧张有序地办公。

“九十年代全国煤矿学洼里,1996年我就随埠村煤矿的考察团来这里学习过,那天来的还有外省的两家煤矿,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随同采访的一名同志早年在埠村煤矿工作,回想起当年参观洼里煤矿的情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洼里煤矿1968年筹建,已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是龙矿集团的第一对生产矿井,创造过许多辉煌的业绩,一度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学习的典型。

而受采场、市场的叠加影响,步入垂暮之年的洼里煤矿近年来却陷入困境,资源逐步枯竭、人员多、煤种差、战线长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洼里煤矿年年治亏年年亏,年亏损额最高达6000万元以上。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煤炭市场下行早、价格跌势猛,巨大的生存危机笼罩着这座“暮年”老矿。

“生产布局上的广种薄收和生产系统上的能力过剩,是制约洼里煤矿效率低、效益差的重要因素。”洼里煤矿财务总监孙磊说,“全矿25个基层单位和部门的1000余人,以前全部都在‘吃’着井下不足50万吨的原煤,成本高、效率低,企业不堪重负,再开采下去,只能是越亏越多,最终死路一条。”

如何摆脱困境求得生存?洼里煤矿按照龙矿集团制定的“突破洼里”三步走战略,算好边际效益账,巧做“减法”,依靠减头减面减产减人治亏减亏。

早在2012年开始,洼里煤矿便未雨绸缪,有节奏的逐步收缩开采,今年5月份又正式暂停开采,走上了由生产型矿井向服务输出型矿井转变的征程。

矿井停产,首当其冲的是人员安置和人心稳定问题。为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他们扎实开展前期调查摸底,政工人员24小时靠上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洼里煤矿党委书记张柏涛说:“很多员工在矿上干了几十年,故土难离。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政工人员进家入户做工作,可以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甚至受了很多委屈和磨难,但最终还是做通了工作。”

与此同时,洼里煤矿在员工安置上不搞“一刀切”,而是分门别类制定具体安置政策,形成了“对外开发转移一批、矿井本部留守一批、内部退养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分流一批、长伤长病企业承担一批”的人员安置总体方案,并考虑员工承受能力,按照收缩开采期、停产回撤期、回撤结束期三个阶段,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工人后干部统筹平衡的原则,妥善分流安置。

更为重要的是,从最初的调查摸底到安置后的协议签订,每一个决策都民主集中,每一个程序都阳光操作,每一个步骤都公开透明。“分流安置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偏不私,一视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矿纪委书记王旭光说,洼里煤矿的人员分流基本上是“无震荡”。

数据显示,洼里煤矿累计分流安置和组织外出创业人员939人,占在职员工总数的91.25%,实现了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的“双下降”,有力地保证了减亏治亏目标的实现。

“科学的、有策略的退也是进,能止住企业经营的‘出血点’同样是创造效益”。龙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若祥如是说。

 

用好“市场之手”谋出路

 

采访到下午5点多钟,会议室里的光线已经很暗了,但洼里煤矿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开灯。走出会议室,其他的办公室也没有亮灯。整个大楼里听不到滴水声。“跑冒滴漏早就杜绝了,这是我们深入推行内部市场化的结果,企业这么难,省一点是一点,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洼里煤矿的工作人员说。

2011年8月,洼里煤矿就将市场化引入井下,建立了市场化运作“二十一制”,并且步步深入,实现生产流程市场化、岗位设置市场化、技术管理市场化。由此带来的是机关向基层转移、辅助向一线转移、地面向井下转移、管理向技术转移,采掘一线员工比例一度从36.59%提高到51.28%,大大减轻了人员负担。而随着今年5月底洼里煤矿的正式暂停开采,管理人员比例进一步压缩,为整个矿区本部以及开发在外队伍服务的机关人员仅为25人,在能源集团所有生产矿井中是最少的。

人员精简幅度如此之大,各项工作任务却并未减少,又是靠什么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转、靠什么计量每位员工的工作量呢?“靠得还是不断深化的全员市场化!”经营副总殷国平一语道破天机。

如今在洼里煤矿,市场化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上,而是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以市场倒逼效益和价值最大化。

市场化也给洼里煤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去年以来全矿节省电费100余万元,节省人工费100余万元,减少管路及附件投入10余万元。今年生产不足5个月,材料费同比又节省800多万元,吨煤成本不足200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勇于“走出去”闯新路

 

如今,洼里煤矿有700多人外出创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与山东、山西、甘肃、内蒙、吉林等省市煤矿、铁矿、电力、管道安装等多个行业开展合作,承揽托管了13项工程施工任务,今年已创收2000余万元,而且逐步打出了“洼里品牌”。

“止住‘出血点’解决的是暂时的问题,市场化解决的是活力问题,但解决不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洼里煤矿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过硬的煤矿开采技术和优秀人才,‘手里有技术,企业有人才,就不愁没饭吃’,要想真正实现突围解困,就必须盘活人力、设备、房产、地产、技术等资源,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谈及洼里煤矿的长远发展,矿长闫壮达如是说。

洼里煤矿掘进副总史焕发回忆说:“2012年8月19日,我们启动了‘走出洼里’战略,首批对外开发的37名员工远赴吉林桦甸丰泰油页岩公司进行巷道施工。”

37名勇士以打造“洼煤对外开发品牌”为目标,提出了“靠学习提素质、靠敬业树形象、靠实干创品牌”的响亮口号,由其负责施工的丰泰公司西山井+40四层回风巷、-45机电硐室等工程全部达到了优良品。

一炮打响连炮响。依靠良好的口碑,洼里煤矿又承揽了烟台小区供电安装工程、河北廊坊太阳能板安装工程、金鼎铁矿巷道浇筑工程。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金鼎铁矿巷道浇筑工程中,他们不但以过硬的技术破解了各种难题,而且创新工艺,增加了巷道整体美感,使之成为“亮化工程”。

“这样的队伍什么时候来都有活儿干,什么时候来我们都欢迎。”金鼎铁矿巷道施工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褒奖。

对外开发打响了品牌,也积累了经验。今年5月份洼里煤矿作出暂停开采的决定后,组建的六个对外项目部和一个劳务输出作业队立即走出去外出创业,相继承揽托管了13项工程施工任务,并且活越干越顺手,路子越走越宽,逐步实现了由生产经营型向开发服务型转变。

外部队伍开发如火如荼,内部自主创业也朝气蓬勃。洼里煤矿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自选项目、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在矿区内部掀起了一股自主创业“小旋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徐春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她选择的是从事鸡、鸭、羊“绿色养殖”,“我去年底一次出售红毛公鸡680只、羊4只,创利近万元。在我的带动下,身边几个同事也纷纷加入,养起了鸡、鸭,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徐春娜说,“最初得知单位鼓励员工自主创业时,心里很是抵触,让我扔掉‘铁饭碗’、变成‘个体户’,自己一时接受不了。但后来证明只有走出去路才能越走越宽。”

“虽然暂时遇到了困难,但洼里煤矿未来充满潜力。将来煤炭市场好转了,还有一定的煤可采。煤采完了,400余亩的工业广场,厂房、仓库、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澡堂和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又处在经济发达、商业用地寸土寸金的龙口市,具有发展非煤项目的得天独厚条件,很快就能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洼里煤矿领导班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内部的路走活了,外面的路走通了,未来的路留足了,洼里煤矿的改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虽是初冬,远远望去,洼里煤矿工业广场上的树木中分明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新绿。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山东能源报】“暮年”老矿的“突围术”

上一篇:【中国煤炭工业】煤海拓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