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分析>从雾霾看煤炭产业何去何从?

从雾霾看煤炭产业何去何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5-12-04 10:40:34  来源:丰矿煤炭物流 新闻归档
       此刻,当笔者坐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时,窗外灰蒙蒙的让人感觉窒息的雾霾正笼罩了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从北京到郑州到西安。

       水可以特供、食物可以特供,但空气没有办法特供,在穹顶之下,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幸免。而今天,不断增加的雾霾浓度愈加严重,早晨起床时拉开窗帘,窗外已是一片黄雾,看了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北京市区监测点已集体爆表,有地区PM2.5每小时浓度最高曾超过900微克/立方米,不少网友拿手持式的空气检测仪得到的数据更是得到让人毛骨悚然的2000+微克/立方米。

      同呼吸,共命运,多么痛的领悟!

     而煤炭一直被认为是雾霾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经济和环境形势下,煤炭将走向何方?

         有雾霾怪煤炭错了吗?

         我国雾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即煤炭和石油。由于煤炭一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到70%以上的份额,故学界一直将燃煤列为引发雾霾的罪魁祸首,其次才是汽车尾气(石油)。虽然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煤炭的使用比例开始下降,但仍然高达66%(2014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30%)。

         但事实上,煤炭并没有错,有错的是不合理使用方式。

         我国富煤而贫油,煤炭价格低廉,开采量大,成本低,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并不奇怪。但煤炭本身并没有错,有错的是不清洁的使用煤炭,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居民取暖也好,工业也好,对低廉的能源需求非常巨大,但由于成本、竞争,以及监管等各方面原因,煤炭的使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污染排放大幅度增加。从取暖来看,虽然大部分城市已经采取集中供暖,虽然节约了能源,但尚未能实现煤炭的纯清洁利用,污染排放依旧很大,广大的城镇和农村仍然以分散式供暖为主,居民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价低的劣质煤炭,也造成过量污染排放。从工业来看,整个工业流程中不合理使用煤炭,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排放。在煤炭产区我们总可以看到不少组织煤炭发运到电厂和市政供暖厂的“掮客”,为了赚取更大利益,在煤炭中掺杂了不少并未达到标准(硫分高、灰分高)的煤炭,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厂,而不少工厂为了降低成本,环保清洁设施同样形同虚设,排放严重超标,导致了大气污染加剧,在国家环保总局几次暗访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案例。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是有原因的,如当期煤炭运输、税费等成本过高,在面临较大外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如果不通过其他方式降低成本,难以实现盈利,此外,管理部门不作为,管理环节不规范、不严谨也是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雾霾就怪煤炭本身是片面的,在煤炭使用比例难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优化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降低煤炭使用成本角度去考虑提高企业使用高质量煤炭和提升煤炭清洁使用率的积极性。
煤炭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

         虽然煤炭本身不是雾霾的主要原因,但在可以预见的20年之内,煤炭发展已是内外交困,看不到回升的希望,理由如下:

         一是需求快速下降。一方面,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进入新常态,传统资源消耗性的产业在逐步减少(如对煤炭需求最大的钢铁、水泥等产业),从重工业和建筑业转向服务业的转型,已经抑制了煤炭的需求;一方面,环境严重污染、抑制气候变化等新形势正在倒逼新能源快速发展,2014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快速提升,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已经从2020年7.3%提高到11.2%,当前不少大城市已经开展了“无煤化”的能源发展策略,如北京已经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2014年,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降至20%,优质能源占比近80%;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向联合国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这将进一步压缩煤炭消费需求。

       二是供给快速提升。一方面,一些国家主要依靠低廉的资源能源出口获取收入,如越南、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我国邻近国家,煤炭价格低、煤质优、产量大,笔者近期在东北珲春调研中发现,虽然当地本身就是吉林的主要煤炭产地,但主要依靠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炭供给,当地政府官员告诉笔者,从俄罗斯煤炭成本地,即使送来珲春也仅一百多块钱,但质量却远优于当地煤矿。一方面,虽然减产限产口号喊了多年,但国内仍有不少新矿井正在或已经获批,还有不少矿井正技改升级扩大产能,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三是煤炭成本短期难以降低。成本主要分为采掘成本、运输成本、财税成本、技术成本四个方面,从采掘成本来看,当前不少煤矿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采煤,生产成本难以继续降低;从运输成本来看,铁路运价相对稳定,虽然近几年新建了多条客运专线,既有线路运力得到了释放,但由于有高额的建设成本,还需货运收入来弥补,难以下调,公路货运成本受人力成本和燃料成本影响,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总体来看呈现相对上升趋势;从财税成本来看,当前我国正在减少各项行政收费,未来还有一定下降空间,但空间有限;从技术成本来看,国家要求煤矿通过技改升级达到相关安全标准,再加上前期资源整合导致政府和企业资金成本较高,为了维持财政支付能力,短期难以降低。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煤炭产业都难以再回巅峰,反而会长期保持低迷状态。

       三、内外交困的煤炭产业将往何处去?

       在供需严重失衡,成本高企不下,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笔者预计煤炭产业将发生剧烈变化。

       一是省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山西虽然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地,但近年来,已经受到陕西和内蒙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由于山西煤炭的总体质量低于陕西和内蒙古(如动力煤:陕北的煤炭热量多为6000大卡以上,低硫、低灰分,而山西普遍为5000大卡左右),使山西的竞争压力更大。过去几十年,山西长期对过境的陕西煤征收管理费,以提高陕西煤成本,削弱其优势,但自从几年前山西取消这一不合理的收费后,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已缺乏优势,而煤炭不需过境山西的内蒙古已经在2009年煤炭产量超越山西成为全国第一,虽然在2014年因为主动减产又被山西超越,但已经成为山西竞争的主要对手。此外,由于煤炭价格下行,长期以来的煤电联动也失去意义,因为地方保护主义,不少地区的电厂有限使用本省产煤炭,对山西等产煤大省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竞争,煤矿应对的策略就是降价,以维持现金流,但盲目降价的后果将是将死掉一大批风险抵御能力低的煤矿,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和经济风险。

        二是煤炭的组织模式将进一步优化。为了应对竞争的激烈化,煤炭供给方和需求方将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此,传统的人力组织的煤炭运输将逐步转化为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模式。当前,不少地区的电厂、焦化厂的煤炭需求呈现零散化、临时化的特征,煤炭运输呈现个体化的特征,为此,出现了不少以提供煤炭需求信息的“信息站”,以为运输司机提供需求信息收费而获益。但未来将会有类似于“滴滴打车”类型的煤炭运输和供需互联网平台出现,前提是解决压款的问题(煤炭交易金额大,如何解决资金保障问题是平台发展的关键)以降低运输成本,传统的煤炭组织模式将逐步被新模式取代。

        三是煤炭及相关产业将进一步分化。由于煤炭本身将长期不景气,煤炭采掘、煤炭设备制造业、传统煤化工将会长期衰落,但煤炭污染治理和修复、安全监测和控制技术、煤层气、煤制油等产业将会继续稳步发展。如煤制油,虽然短期遇到一定困难,由于国际油价的大幅大跌已经难以盈利,但石油作为国际战略储备资源,价格将会逐步回升,待国际油价回升到60美元左右,按照当前成本煤制油可保持盈亏平衡,如果随着技术进步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将大有可为。

        四是煤炭再度兴起的希望在于技术进步。任何行业都有轮回,煤炭如今走向低潮,但并不代表永远走向低潮,笔者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如果需要再度发展,其希望是技术进步。如果通过技术进步可以使清洁使用煤炭的成本急剧下降,使煤炭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低廉使用的清洁能源,并与其他几种能源有竞争优势,那么,煤炭还将走向兴盛。以新能源为例,不少新能源使用成本很高,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其成本正在不断下降,这也是我国新能源使用比例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返回我的煤炭网,查看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价 能源

扫码打开手机版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内容归档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