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是中国煤炭大市,过去十年“因煤而富”,2012年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侵袭”开始走下坡路。昔日在京藏等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运煤车日渐稀少,由于生意萧条,“煤老板”甚至成为了贬义词。因此,如何“自救”成为当地政府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过去数年,尽管鄂尔多斯富集,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为了在国际上卖出好价钱,今年以来,该市启动了“鄂尔多斯煤”国优品牌的打造。
在具体的打造过程中,当地官方“发挥”鄂尔多斯煤炭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的品质优势,建设分矿区、分煤种、分热值、分指标参数的煤炭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打造硫份在0.5%以下的鄂尔多斯煤炭国优品牌。
为了“更上一层楼”,该市还编制了《鄂尔多斯煤炭品种及质量》地方标准,将全市商品煤划分为鄂尔多斯块煤等6个产品系列、26个小类,目前已上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这也将成为内蒙古首个“品牌地方标准”。
在2012年市场疲软后,该市随即开始“提升煤炭开采水平”。拓展以煤炭煤矸石制砖、烧制水泥熟料和充填采空区、沉陷区、露天矿坑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采用沉淀、过滤、消毒等技术,净化处理矿井水,提高废水再利用水平。
此外,该市为延长煤炭产业链条,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了煤炭资源精深加工转化。据悉,目前该市已形成煤化工产能1243万吨/年、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16.8%、煤化工在建产能1269万吨等骄人业绩。
为摆脱煤炭业“萧条”阴影,当地官方最终将当下兴盛的互联网+嫁接到煤炭业,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互联网+”层面上,该市建设了交易中心,这是基于能源供应链“B2B”业务和互联网思维下“O2O”的创新服务模式。
截至2015年11月底,该交易中心累计组织专场交易62场,完成交易量1.6亿吨,交易金额近36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已覆盖到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地的17个煤炭发运站。
针对鄂尔多斯上述的“自救”行为,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表示,在煤炭业萧条的背景下,鄂尔多斯能够“苦练内功”、“低调前行”,对于走出“危机”是非常关键的一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