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发改委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煤电联动机制,但最近几年迫于持续的物价上涨压力,煤电联动始终难以顺利启动。在煤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发电集团整体亏损,主管部门逐步对发电集团放宽了煤炭行业准入门槛,甚至对发电集团进军煤炭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鼓励态度。截止到2011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控制的煤炭产能总量已经接近2.5亿吨,而根据各集团制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来看,到2015年,五大集团控制的煤炭产能很可能将超过4亿吨。
发电集团跑步进军煤炭行业,集团控股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电一体化快速推进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之前笔者多次就煤炭联营或煤电一体化发表过个人看法。
煤电一体化应该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经营策略之一。对于燃煤电厂来说,燃煤成本占据了发电总成本的绝大多数,为了实现经营成本最小化和综合利润最大化,发电企业有动力不断扩张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自给率。更何况我国有着特殊的现实情况,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近70%,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用于发电,电力供应的80%左右来自于火电,煤炭与电力两大产业高度关联,天然具备煤电联营的基础。
但同时,目前的煤电一体化肯定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由于当前煤价仍然实行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便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煤电一体化,企业想必更愿意按照较高的市场价将煤炭销售给其他用煤企业,而不愿按类似于重点煤的较低价格销售给内部电厂。从五大集团各级公布的2011年经营业绩来看,似乎确实没有将自产煤按照较低价格销售给发电业务,煤炭业务盈利,发电业务依然“亏损”。有盈利的业务保持着低调,有亏损的业务天天喊在嘴边,最终喊来了电价上调,发电企业实现了“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由于煤价实行双轨制,发电企业开采煤炭之后,可以按照两种差别巨大的价格对外销售。这样的话,很难避免会有部分企业内部掌权人士,在以较低的价格从企业购得煤炭之后,再按较高的市场价格卖出去,从中获取暴利。在目前对国有企业经营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导致贪污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尽管煤电一体化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终究是可以通过制度约束和加强监管得到一定遏制,未来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并提高监管力度。终究笔者还是认为发电集团煤炭业务快速发展是好事,利大于弊,赞成继续推进煤电一体化。
随着煤电一体化继续推进,发电企业对煤炭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一方面发电企业的煤炭自给率会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增强煤炭行业的竞争程度。大型煤炭集团和煤炭行业的市场控制力将会得到一定削弱,发电企业在煤价上的话语权有望得到提升。等到发电企业煤炭自给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他们掌握了一定话语权的时候,煤价上涨动力有望大大减弱,此时重点煤也就可以完全取消了,煤价将实现完全市场化。同时,由于煤价上涨动力减弱并实现了完全市场化,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也将更加成熟,届时将不用太担心电价放开后煤价、电价轮番上涨,最终有助于理顺整个能源价格体系。
综合来看,尽管当前的煤电一体化更多是煤价不断上涨、电价市场化改革难以推进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但随着煤电一体化持续推进,煤价进一步上涨将得到一定遏制,煤价完全市场化将获得机遇,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也将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