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31页的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尽快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将全球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的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以下,并尽量限制在1.5℃以下等。
不少环保组织和政界、商界人士预计,巴黎协定设立的这些目标将促使全球转向更为清洁的能源,可能预示着“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
这次巴黎气候大会所定的碳排放目标,后续将深刻地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对中国,压力最大的莫过于煤炭产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11月17日发布数据称,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2.3亿吨,同比减少1.6亿吨,下降4.7%。在去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负增长之后,煤炭消费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9月1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指出,‘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特别是煤炭消费,其比重将从66%降至60%以下;在煤炭消耗上,预计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约39亿吨。
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现有产能已经达到了40亿吨,在建产能10亿吨,合计50亿吨,远远超过39亿吨的煤炭消费需求。
12月12日,武汉召开“全球治理与国家责任”国际研讨会,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李隆兴在题为《能源发展与环境》的主题发言中表示,中国未来的五年规划中已经明确要求减少煤炭消费。
李隆兴指出,减少排放,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是控制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总占比,而中国五年规划中已经明确要求减少煤炭消费,预计到2035年中国煤炭在能源中的消费比例将由2011年的68%,减少为33%。下一个五年,我国将会重点发展核电。
对煤炭企业而言,消费需求下降是表象,更重要的的冲击来自能源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的冲击。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低速增长、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也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后续新能源的发展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而转型升级则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