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钢铁、铝业类公司占到亏损公司的近三成,煤炭则占到近两成。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成为很多央企利润下滑乃至亏损的主要原因。
长期位列央企利润榜首的“两桶油”,在今年三季报中已退居次席,招商局集团控股的招商银行以485亿元的盈利独占鳌头。
这是“两桶油”3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受“两桶油”效应的影响,位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上的企业,日子也很艰难,甚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状况。作为石化机械的难兄难弟,同在中石化集团麾下的石化油服,成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王”。
紧随其后的是宝钢集团控股的韶钢松山和八一钢铁,前三季度均亏损超17亿元,这是钢铁业寒冬的真实写照。据统计,鞍钢股份、武钢股份和攀钢钒钛均出现8亿到10亿元不等的亏损,盈利的仅有宝钢股份和本钢板材两家钢企,但其净利也出现大幅下滑,宝钢股份同比下滑55%,创上市以来最大降幅。
无独有偶,上市以来净利最大降幅的还有中国神华,前三季度同比下降44%。中煤集团控股的中煤能源和煤气化共计亏损27亿元,国投新集亏损12.9亿元,国电集团旗下的平庄能源亏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五矿集团控股的5家上市公司,竟然没有一家盈利,总共亏损了将近17亿元。而去年以亏损163亿元刷新央企亏损纪录的中国铝业,今年以来通过变卖资产谋求生路,但并未摆脱亏损命运,前三季报亏9.3亿元。
另外,航运业也是亏损的“重灾区”。中海集运净亏10亿元,长航油运干脆退市,位于航运业上游的造船业受到拖累,中国重工和中船防务分别亏损4.4亿元和9.5亿元。
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称,以前这些处于国民经济上游的大型国企,受益于资源垄断,但现在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煤炭、石油的价格比前几年惨遭腰斩,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库存积压严重,导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肖毅敏认为,央企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扭亏,也可以借助补贴缓解经营困难,抑或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补充流动性,不同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行业背景进行决策,但根本是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