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 兖矿生存艰难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 兖矿生存艰难

        邵阳网核心提示:兖矿,曾经的煤炭产业巨子,如今境况窘迫——深陷行业萧条、战略规划失误、海外风险爆发、体制弊端掣肘、社会纠纷不断的重重陷阱。未来会怎样?莫期花明柳暗,休想陈仓暗渡,已是悬崖百丈冰,前路漫漫,荆棘密布。

        一、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兖矿生存艰难

        兖州煤业是山东省的一家地方国企,总部位于山东邹城,目前已在上海、香港、纽约、澳大利亚四地上市。

        从2002年到2012年是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中国经济常年以2位数增长,国内煤炭消费量也从2002年的10.84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35.26亿吨。快速增长的煤炭需求,造就了山西“煤老板”群体,也给煤炭行业企业带来了滚滚利润。2010年,兖州煤业利润高达92.8亿元。

       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煤炭行业也普遍陷入了低迷。自2012年以来,煤炭消费趋冷,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众多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兖矿的业绩受煤炭市场的整体行情影响颇深。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在香港上市的兖州煤业股份(01171),201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比2011年减少30.3%,2013年比2012年减少87.5%,2014年进一步减少,在整体经济环境进入寒冬的2015年业绩很可能更差。根据已公布数据,今年前两个季度,兖州煤业股份亏损0.51亿元。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而对于煤炭行业,对于兖矿,已不仅仅是严冬已至,现在俨然已站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据报道,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鲁俊岭6月30日表示,今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00.5亿元,仅为2012年同期的10.5%,企业亏损额达到484.1亿元,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到70%以上。鲁俊岭还表示,目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价格企稳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脱困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黄金十年”错失机遇,兖矿窘况更窘

          除了行业萧条期的刺骨寒意,“黄金十年”错失发展机遇也让今天的兖矿发展更加困难。

          从2001年开始,国内煤炭市场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几年后国内开始出现大面积电荒,煤炭开始供不应求。2002年底至2003年初,前期关停大量小煤矿之后,政策开始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从那时起,国内另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持续对外收购,并创新模式,采用租赁手法获取探矿权,抢占煤炭资源。2003年,神华煤炭年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国内首个亿吨级煤炭企业。

         而兖矿则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将未来战略重心放在了煤化工之上。2003年,兖矿提出8年投资400亿,形成煤制油、甲醇、醇酸等大规模生产能力。但煤化工战略却没有给兖矿带来预期的巨额利润。

        2005年以后,由于本部资源日趋枯竭,而省内巨野煤田也瓜分完毕。兖矿不得已走向省外。但此时已错失最佳时机,2007年往后,兖矿逐渐在外有所斩获,但此时资源瓜分已接近尾声。

        不仅如此,2004年前后,兖矿还错失两次送上门来的机遇。

       一次是拒新疆哈密矿务局于门外。那时正是山东潍坊寿光人王乐泉主政新疆期间,他非常希望山东优秀企业入疆投资,曾主动提出将哈密矿务局整体无偿划拨给兖矿。但却被山东方面婉言谢绝,此后哈密矿务局并入潞安集团。

    另一次是拒绝鄂尔多斯政府入蒙开发邀请。当时的鄂尔多斯政府,对当地煤炭央企不把地方政府放在眼里,以及央企利润上缴中央、润及地方有限的情况很不满意。因而,希望兖矿入蒙开发煤炭资源,并提出优越条件,无偿划拨兖矿看中的资源,但也被拒绝。

        在兖矿职工的眼里,那几年错失的机会岂止这两个。“错失掉的机会太多了”,兖矿职工想起那段时期就痛心疾首。

         从前期缄默无为到后期巨资进入,兖矿错失了资源扩张最宝贵的时间。神华则以煤炭“黄金十年”最大的得利者遥遥立于煤炭行业顶端。早前兖矿鼎盛时期,神华内部对标兖矿进行赶超,如今则变为兖矿对标神华,只是差距越拉越大。

         在兖矿巅峰时期的20世纪末期,当时主政兖矿的赵经彻已经看到了兖矿本部资源枯竭的危机,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这种危机感,驱使兖矿成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国企。

        2004年,兖矿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注册了“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2009年,又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创下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最大一笔收购案,也是国内资源型企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

        但是,在前几年煤价高位时投资的澳洲煤矿,现在变成了拖累兖矿经营业绩的“麻烦制造者”。2013年兖煤澳大利亚净亏损49.78亿元,导致兖州煤业成为当年的“亏损王”。2014年,兖煤澳大利亚仍亏损23.58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现今煤价正处于结构性下行周期,兖州煤业大部分澳大利亚煤矿的成本高于当前煤价。需要一提的是,兖煤澳大利亚一季度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14%,这是其自2012年上市以来一季度商品煤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澳煤30%供应中国市场。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国内限制进口煤,以减少其对国内煤企的冲击,兖煤澳大利亚近期改善经营状况的空间不大。

        此外,煤炭主要下游行业均为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国家当前政策下,其产能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煤炭消费量将承压。总体看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市场价格或维持低迷态势。受此影响,兖州煤业境内外业务、经营性业务利润短期难有改观。

         四、煤制油项目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资金需求巨大

         在兖矿发展战略中曾提出“煤与非煤并重”的计划,其重点就是“煤制油项目”。在油价高企的本世纪头十年,如果此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也许兖煤就会有机会得以弥补资源版图扩张滞后的劣势。但遗憾的是,“煤制油”从开始就不顺利,从计划到完成,历经十余年。而形势却早已改变,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已从兖矿一家变为多家,国际油价也从高位跌落, 已低于“煤制油”价格。

         兖矿是国内最早布局煤制油的企业之一。2002年,来自南非沙索公司的技术专家孙启文加盟兖矿。沙索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运行煤间接液化装置的公司。兖矿最初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发出煤间接液化技术,同步进行百万吨级的工业项目规划,再用三年时间完成工业项目建设。但由于政策风向不定等各种原因,计划一拖再拖

         煤制油战略是在兖矿原董事长赵经彻任上定下的。赵在任时曾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的战略。但山东省委省政府却希望,兖矿能够放慢对外扩张节奏,加大省内投资。作为地方国企,兖矿在企业决策方面无疑要受到省里的左右。由此,兖矿煤制油项目放缓了步伐。

          2008年,煤制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发改委加强了对煤制油的监管,除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煤煤间接液化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停止实施”。这让兖矿的煤制油项目陷入困境。

          2011年2月25日,兖矿集团、兖州煤业、延长石油集团按50%、25%、25%出资比例,注册成立了“未来能源公司”,负责兖矿煤制油项目的投资、建设。由此,才避免了该项目的夭折。但该项目所需投资巨大,仅一期的第一条生产线,连同配套煤矿概算投资达210亿元,这让兖矿决策层犹豫不决。
2013年夏,张新文上任兖矿集团董事长。那时的兖矿,已经陷入巨亏泥潭,临危受命的张新文终于把煤制油项目列为兖矿的“一号工程”,开始与陕西省委紧密沟通互动,各项工作迅速升温。

         前后历经8年,到2014年9月23日,兖矿煤制油项目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核。

         2015年9月,兖矿集团宣布,其位于陕西榆林的百万吨级煤制油项目投产。该项目持续近十年的长跑,终于告一段落。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但是目前,国内拥有煤制油技术的已不止兖矿一家。除了兖矿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还有中科合成油技术、神华集团在中科合成油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自有技术、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技术和山西煤化所技术等。

        不但在技术方面优势不再显著,在项目进展方面也是落在了后面。早在2012年,煤制油“开闸”,潞安集团、神华宁煤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就相继获得发改委“路条”。

        此外,油价持续低迷,众多原计划进入煤制油领域的企业也将计划搁置,这让兖矿煤制油技术失去了技术输出的市场。
在兖矿巅峰时期的20世纪末期,当时主政兖矿的赵经彻已经看到了兖矿本部资源枯竭的危机,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这种危机感,驱使兖矿成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国企。

        2004年,兖矿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注册了“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2009年,又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创下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最大一笔收购案,也是国内资源型企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

        但是,在前几年煤价高位时投资的澳洲煤矿,现在变成了拖累兖矿经营业绩的“麻烦制造者”。2013年兖煤澳大利亚净亏损49.78亿元,导致兖州煤业成为当年的“亏损王”。2014年,兖煤澳大利亚仍亏损23.58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现今煤价正处于结构性下行周期,兖州煤业大部分澳大利亚煤矿的成本高于当前煤价。需要一提的是,兖煤澳大利亚一季度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14%,这是其自2012年上市以来一季度商品煤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澳煤30%供应中国市场。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国内限制进口煤,以减少其对国内煤企的冲击,兖煤澳大利亚近期改善经营状况的空间不大。

        此外,煤炭主要下游行业均为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国家当前政策下,其产能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煤炭消费量将承压。总体看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市场价格或维持低迷态势。受此影响,兖州煤业境内外业务、经营性业务利润短期难有改观。

        四、煤制油项目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资金需求巨大

        在兖矿发展战略中曾提出“煤与非煤并重”的计划,其重点就是“煤制油项目”。在油价高企的本世纪头十年,如果此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也许兖煤就会有机会得以弥补资源版图扩张滞后的劣势。但遗憾的是,“煤制油”从开始就不顺利,从计划到完成,历经十余年。而形势却早已改变,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已从兖矿一家变为多家,国际油价也从高位跌落, 已低于“煤制油”价格。

        兖矿是国内最早布局煤制油的企业之一。2002年,来自南非沙索公司的技术专家孙启文加盟兖矿。沙索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运行煤间接液化装置的公司。兖矿最初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发出煤间接液化技术,同步进行百万吨级的工业项目规划,再用三年时间完成工业项目建设。但由于政策风向不定等各种原因,计划一拖再拖

        煤制油战略是在兖矿原董事长赵经彻任上定下的。赵在任时曾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的战略。但山东省委省政府却希望,兖矿能够放慢对外扩张节奏,加大省内投资。作为地方国企,兖矿在企业决策方面无疑要受到省里的左右。由此,兖矿煤制油项目放缓了步伐。

         2008年,煤制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发改委加强了对煤制油的监管,除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煤煤间接液化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停止实施”。这让兖矿的煤制油项目陷入困境。

         2011年2月25日,兖矿集团、兖州煤业、延长石油集团按50%、25%、25%出资比例,注册成立了“未来能源公司”,负责兖矿煤制油项目的投资、建设。由此,才避免了该项目的夭折。但该项目所需投资巨大,仅一期的第一条生产线,连同配套煤矿概算投资达210亿元,这让兖矿决策层犹豫不决。

         2013年夏,张新文上任兖矿集团董事长。那时的兖矿,已经陷入巨亏泥潭,临危受命的张新文终于把煤制油项目列为兖矿的“一号工程”,开始与陕西省委紧密沟通互动,各项工作迅速升温。

         前后历经8年,到2014年9月23日,兖矿煤制油项目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核。

         2015年9月,兖矿集团宣布,其位于陕西榆林的百万吨级煤制油项目投产。该项目持续近十年的长跑,终于告一段落。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但是目前,国内拥有煤制油技术的已不止兖矿一家。除了兖矿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还有中科合成油技术、神华集团在中科合成油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自有技术、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技术和山西煤化所技术等。

         不但在技术方面优势不再显著,在项目进展方面也是落在了后面。早在2012年,煤制油“开闸”,潞安集团、神华宁煤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就相继获得发改委“路条”。

        此外,油价持续低迷,众多原计划进入煤制油领域的企业也将计划搁置,这让兖矿煤制油技术失去了技术输出的市场。

        在兖矿巅峰时期的20世纪末期,当时主政兖矿的赵经彻已经看到了兖矿本部资源枯竭的危机,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这种危机感,驱使兖矿成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国企。

        2004年,兖矿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注册了“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2009年,又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创下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最大一笔收购案,也是国内资源型企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

        但是,在前几年煤价高位时投资的澳洲煤矿,现在变成了拖累兖矿经营业绩的“麻烦制造者”。2013年兖煤澳大利亚净亏损49.78亿元,导致兖州煤业成为当年的“亏损王”。2014年,兖煤澳大利亚仍亏损23.58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现今煤价正处于结构性下行周期,兖州煤业大部分澳大利亚煤矿的成本高于当前煤价。需要一提的是,兖煤澳大利亚一季度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14%,这是其自2012年上市以来一季度商品煤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澳煤30%供应中国市场。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国内限制进口煤,以减少其对国内煤企的冲击,兖煤澳大利亚近期改善经营状况的空间不大。

        此外,煤炭主要下游行业均为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国家当前政策下,其产能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煤炭消费量将承压。总体看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市场价格或维持低迷态势。受此影响,兖州煤业境内外业务、经营性业务利润短期难有改观。

        四、煤制油项目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资金需求巨大

        在兖矿发展战略中曾提出“煤与非煤并重”的计划,其重点就是“煤制油项目”。在油价高企的本世纪头十年,如果此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也许兖煤就会有机会得以弥补资源版图扩张滞后的劣势。但遗憾的是,“煤制油”从开始就不顺利,从计划到完成,历经十余年。而形势却早已改变,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已从兖矿一家变为多家,国际油价也从高位跌落, 已低于“煤制油”价格。

        兖矿是国内最早布局煤制油的企业之一。2002年,来自南非沙索公司的技术专家孙启文加盟兖矿。沙索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运行煤间接液化装置的公司。兖矿最初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发出煤间接液化技术,同步进行百万吨级的工业项目规划,再用三年时间完成工业项目建设。但由于政策风向不定等各种原因,计划一拖再拖

        煤制油战略是在兖矿原董事长赵经彻任上定下的。赵在任时曾提出在省外再造“三个兖矿”的战略。但山东省委省政府却希望,兖矿能够放慢对外扩张节奏,加大省内投资。作为地方国企,兖矿在企业决策方面无疑要受到省里的左右。由此,兖矿煤制油项目放缓了步伐。

        2008年,煤制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发改委加强了对煤制油的监管,除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煤煤间接液化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停止实施”。这让兖矿的煤制油项目陷入困境。

         2011年2月25日,兖矿集团、兖州煤业、延长石油集团按50%、25%、25%出资比例,注册成立了“未来能源公司”,负责兖矿煤制油项目的投资、建设。由此,才避免了该项目的夭折。但该项目所需投资巨大,仅一期的第一条生产线,连同配套煤矿概算投资达210亿元,这让兖矿决策层犹豫不决。

         2013年夏,张新文上任兖矿集团董事长。那时的兖矿,已经陷入巨亏泥潭,临危受命的张新文终于把煤制油项目列为兖矿的“一号工程”,开始与陕西省委紧密沟通互动,各项工作迅速升温。

        前后历经8年,到2014年9月23日,兖矿煤制油项目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核。

        2015年9月,兖矿集团宣布,其位于陕西榆林的百万吨级煤制油项目投产。该项目持续近十年的长跑,终于告一段落。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但是目前,国内拥有煤制油技术的已不止兖矿一家。除了兖矿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还有中科合成油技术、神华集团在中科合成油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自有技术、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技术和山西煤化所技术等。

       不但在技术方面优势不再显著,在项目进展方面也是落在了后面。早在2012年,煤制油“开闸”,潞安集团、神华宁煤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就相继获得发改委“路条”。

      此外,油价持续低迷,众多原计划进入煤制油领域的企业也将计划搁置,这让兖矿煤制油技术失去了技术输出的市场。

       油品本身也变得无利可图。据悉,煤制油项目的盈利平衡点在55美元/桶,而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仅略高于40美元/桶,交易商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内无法突破50美元/桶。

        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后期耗资巨大。事实上,2014年9月获批,2015年9月建成的100万吨/年间接煤制油项目只是一期工程的第一条生产线。而兖矿煤制油整体规划为“两期三步”,其计划中的第二期将再增加500万吨产能,两期建成后,基地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年。后期投资规模更高达1000亿元以上。公开材料显示,兖矿集团2014年实现利润20亿元,2013年净利润-43.78元。兖矿能否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令人生疑。即使坚持完工,如果油价长期下跌也可能出现现金流中断的风险。

        基于高油价预期上马的煤制油项目,能否继续推进,需要重新评估。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吴玉华透露,兖矿煤制油项目的“二期还没有准备好,因为投资很大,后续建设怎么上,具体怎么筹备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作为兖矿煤制油项目的重要合作方,延长石油也在积极独立申报类似的煤制油项目。如果延长石油主场撤退,则兖矿千万吨煤制油项目未来不妙。

        五、甲醇项目成本高,销售冷清,亏损严重,不敢停产

       除了深陷“煤制油”泥潭,兖矿煤化工之路的其他项目也是困难重重。在陕西榆林城北约四十五公里处,兖矿集团榆林能化有限公司占地一百多亩的煤制甲醇厂区正陷入困境。“现在每销售一顿甲醇就要亏损400多元,而我们一个月的产量是5吨”,2月上旬榆能化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企业压力巨大,月亏2000万元。

         包括煤制甲醇在内,煤化工下游产品对原油下游产品都具有替代性,但由于目前低迷的原油价格,原油下游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煤化工企业效益因而进入寒冬。企业虽亏损巨大,却不得不维持开工。煤制甲醇装置开停一次车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停工也会造成客户流失,万一以后甲醇价格涨上来了,后果就会很严重;停工之后,现金流也会中断;而且一些长协客户有合同约束,一旦停产,企业赔不起。

         除了下游需求萎缩,在长达十年的榆树湾煤矿矿权纠纷中,兖矿失去了自有煤炭资源的主动权,成本远高于竞争对手。

          2003年,兖矿集团雄心勃勃落户榆林,斥资35亿元建成60万吨甲醇项目。为此,陕西榆林将当地榆树湾煤矿配套给了兖矿集团。按约定,榆树湾煤矿提供甲醇项目用煤为成本价,完全达产后,甲醇项目将迅速盈利。

         孰料,各方利益纠葛,让榆树湾煤矿的法人资格问题长久难解。2006年,陕西发改委确定“兖矿集团、正大集团、榆神三方按41%、40%、19%”的股权比例合资建设榆树湾煤矿,其中前两家以现金出资,榆神煤炭以榆树湾煤矿资产出资。然而,一场“优质煤矿资产涉嫌贱卖给外资企业”的舆论风波,使三方合作陷入停顿。此后,煤炭价格一路暴涨,榆神煤炭已经不愿意将煤炭资源出手,以资产评估已过有效期为由,拒绝在处置榆树湾煤矿资产的协议上签字。

         目前兖矿从榆树湾煤矿获得的煤炭价格,实际上与市场价相差无几。兖矿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的成本价是100多元/吨,卖给我们大概是240~250元/吨。”这意味着,兖矿煤制甲醇在煤炭成本上要比自有煤矿项目高100元/吨。

         对兖矿榆能化而言,寒冬才刚刚开始。

         六、国企弊端严重

          作为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兖矿集团曾占据中国煤炭业龙头老大地位十多年之久。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给企业带来了一片繁荣,这让兖矿集团内部的积弊一直被忽视、被掩盖,迟迟得不到及时解决。从2013年开始,煤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大批煤企陷入亏损,整个行业瞬间冰冻。长期潜伏的“大企业病”骤然凸显:冗余人员众多、体制僵化、效率低下、摊子铺得大、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与同行业其他国有企业相比,兖矿所体现出来的体制弊端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兖矿现任董事长李希勇刚上任时,被拿到的第一张报表吓了一跳。这家煤炭国企堪比一个千万人口地级市政府——竟有82个处级单位,正处级岗位设置层级达7级,处级干部多达847名,比所在地济宁还要多。集团在册员工9.2万人,加上非在册用工,多达10余万人。除了煤炭、煤化工,还曾涉足酒店、房地产、电力、铝业等十多个行业。兖矿总部人数1200人,超过神华总部人数一倍。神华煤炭年产量将近兖矿的5倍,但用人总量仅为兖矿3倍。

        不但是人员冗余,巨大的亏损,也让长期被忽视的“关系采购”浮出水面。据兖矿的一次内部调查,在10种阀门中采购价最高的高出原价371%,最低的也高出30%;6批次盐酸最高的高出原价225%,最低的高出110%;18种型号钢材,都高出物供中心价格30%以上。

        工作效率的低下也让内部员工怨言不已。有兖矿员工抱怨,向上级打一个报告,半年时间过去,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兖矿内部更是将兖矿形容成,“头重、腰软、腿细长”。

         对企业进行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但是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要推行改革、去除积弊却是限制重重——体制不能变、股权激励无法实施、在编员工不能裁撤。在短缺经济下,员工的问题只需要解决温饱就可以,但如今员工要还房贷、车贷,长期亏损必然要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李希勇看来,大国企往往存在集团管理过细、审批层级过多的问题,理想的企业架构应该是成立控股集团,负责发展规划、产业方向、投融资、人力培育等战略层面的决策;具体管理经营权应充分下放到二三级公司。这样才能提高运营效率并可防止管理机构过于臃肿。但体制改革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七、近年负面新闻不断

         不但被当前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种种难题所困扰,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负面新闻,也凸现出这个庞然大物般的国有企业,在转型求生存的历史阶段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1、污染环境

        2011年6月兖州煤业榆林甲醇厂违法排污,被当地环保部门责令整改。

      2013年2季度,山东省环保厅,在当年第2季度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中,查处济宁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超标排污;

       2015年6月环保部门对邹城市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共处罚款56万元。

        2、毁林上千亩

        近期,有记者报道,由兖矿集团、兖州煤业和延长石油合资成立的山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省一级林业部门审批,违规在陕西榆林毁坏、占用林地超1000亩。早在今年6月,陕西榆林市林业局和国土局就对毁坏、占用林地的未来能源废渣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运煤专线三个项目下发了停工通知,但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上述三项目依旧在施工。

        3、会计处理不符合国际惯例,被外资机构质疑

        国际投资机构——杰富瑞(Jeffries),在对本年兖州煤业三季报的评论中直接使用了“骗我一次,算你狠;骗我两次,是我蠢”这样激进的标题,并引用已故爵士天王B. B. King的一首歌来形容对兖州煤业的“不满”。该机构质疑兖州煤业,提取“专项储备”和“资本公积”来冲减生产成本,这并不符合国际惯例。而因此造成的靓丽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

       经济增速下滑拖累煤炭行业 兖矿生存艰难

        在两个月前,该机构对兖州煤业半年报的点评中,还借用了小红莓乐队经典歌曲《僵尸》的歌词“Zombie(僵尸), Zombie, Zombie”作为标题。隐喻行业寒冬之际,大部分中国煤企将难以幸存,煤炭行业将“僵而不死”,兖州煤业也不会例外。

        4、涉嫌欺压民企

         2012年4月全国劳模、安徽顺安矿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云山,与兖矿所属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签有设备采购合同。但在刘购买并安装上亿元设备后,因五轮山单方终止合同,设备被搁置载五轮山煤矿。此后,在刘云山多次交涉下,2013年8月底,矿方同意接受设备,并支付刘云山人民币7301.5万元。但此后半年仅支付950万元。

          2014年3月3日,心脏手术后的刘云山带领公司50余人前往兖矿集团门口静坐讨薪,双方发生肢体冲突,有民工被打伤。

          2014年5月28日,邹城市检察院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寻衅滋事罪批准逮捕刘云山。

          2015年5月21日,邹城市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刘云山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伪造印章罪难以成立,便没有写进起诉书。
据报道,从2014年5月14日,刘云山一直被羁押在邹城市看守所。

           八、结语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之后,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经历动筋动骨的重大“手术”了。在当下的经济寒冬中,类似“兖矿”这样的长期存在问题、长期问题被忽视的大企业普遍陷入了重重困境。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即将面临再次全面大改革的背景下,“兖矿”们真的需要抬起头来,迎接扑面而来的狂风暴雨了。而风雨过后会是彩虹,还是被淘汰者的一地鸡毛,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高盛:煤炭业加速去产能 兼并重组仍需加码

上一篇:中国煤炭市场产销情况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