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也是欧洲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商,但德国有45%的电力来自煤炭;尽管英国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燃料用量占比中已经超过煤炭,但煤炭仍占比20%以上。
欧盟2000年的燃煤发电比重为32%,截至目前,欧洲煤炭产量降幅达11.6%。美国转变更大,燃煤发电比重由2000年的52%降至2014年的38%,但北美洲煤炭产量降幅仅为4.6%。
2000-2014年,美国电力行业天然气用量几乎翻番,国内煤炭市场开始饱和。但由于其他市场,特别是中国煤炭需求仍然很大,美国煤炭生产商继续生产煤炭用于出口。在世纪之交,由于运输成本太高,欧洲并非美国煤炭的主要买家。然而美国煤价持续下跌,2011年以来已缩水近一半,至当前43美元/短吨(约合278.89元/短吨)水平。近年来,尽管欧盟致力于逐步淘汰燃煤电站,但从美国进口煤炭逐渐经济可行;德国从美国进口的动力煤已是2000年的四倍之多。
2014年,由于一些大型电厂增加煤炭用量,有观察家甚至提出了欧洲“煤炭复兴”一说。这些电厂包括法国电力公司(EDF)、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事实上,除了一些短暂的回升之外,欧洲煤炭消费量在下降,但降幅不敌北美洲。如果没有使用廉价的美国煤炭,欧洲煤炭消费量降幅会更大。
尽管许多欧洲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巨大,电厂发现虽然煤炭污染严重但要比加快转向风能和太阳能成本要低,甚至有许多公司开始新建燃煤电厂。2010年-2014年,欧盟关停了1.76万兆瓦燃煤机组,但同时新增燃煤机组达1.45万兆瓦。
不同于美国,欧洲天然气价格昂贵。尽管近期天然气价格下降,竞争加剧,但是对于发电厂来说仍然不是最佳选择。同时,由于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实施清洁能源计划,美国必然将逐步淘汰燃煤电厂,煤炭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只有政府干预才能使欧洲出现改变。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碳交易市场,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该体系下,由于少数国家减排目标较低,国际补偿过多,目前的碳排放配额成本太低。
欧盟国家政府出于政治方面考虑可能会加强市场监管,但这也将有损市场公信力。或许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即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可以通过拍卖碳排放补贴未来价格的担保。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欧盟各国最终将会提高碳排放补贴价格。由金融专家组成的气候风险定价组织碳追踪者(Carbon Tracker)预计,欧盟各国碳排放补贴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欧洲新增燃煤电厂将可能收不回成本。
这一情况对美国煤炭生产商不利。亚洲煤炭需求已达峰值,中国也在寻找减少煤炭用量的途径。如果欧洲各国一致行动,加之奥巴马的能源计划生效,而页岩气行业又无新变化的话,那么这些美国生产商注定将成为下一个凯灵利煤矿或是马尔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