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相关部门多次强调,要加快对长期亏损、产能过剩严重的“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或退出。煤炭行业也因此成为重点打击的行业。
今年以来,煤价已下跌三成,很多煤企更是巨亏,不得不通过降薪、甚至停薪留职、内部休假等手段来降本增效。但即便如此,煤炭“僵尸”企业为了维持现金流,宁愿亏损也不停产。
实际上,随着煤价不断降低,煤企的资金链已经快顶不住。据证券日报报道,目前煤炭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7.7%,处于16年来最高水平。
近日,四川最大民营煤企恒鼎实业已经被爆出面临公司债违约的危机。此外,临近年关,前三季度亏损严重的 中煤能源 、 陕西煤业 等大型煤企纷纷开始出售资产来改善业绩。
因为产能过剩严重,煤炭行业在短期内难有反转,煤企的亏损只会有增无减。
按照要求,“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去产能”,拟建立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业内认为,为了打击“僵尸企业”去产能,2016年煤炭企业将出现大面积倒闭和整合潮。
尽管目前对僵尸企业仍未有明确的定义,但业内认为,“僵尸企业”指的是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企业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产能过剩,是“僵尸企业”的共同特征。
而深陷困境三年多的煤炭行业毫无疑问成为“僵尸企业”的重灾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今年前10个月,煤炭库存已经连续46个月超过3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去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
这也意味着煤企将要面临的形势将会更严峻,最困难的时期仍未来临。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绝大部分煤企在用现金流换生存,由于自身现金流的恶化,煤企普遍选择逆势加杠杆,而银行等低成本融资渠道已基本对煤炭行业关闭,煤企融资成本普遍偏高,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政府层面改革方向明确后,煤炭企业之前那种靠银行和地方政府贷款“输血”维持生存的情况可能就维持不下去了,会有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退出市场,一些中大型的煤炭企业会合并重组。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要求,“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去产能”,拟建立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工信部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该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12月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16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亦强调,“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关闭和重组老旧、劣质煤炭产能,严格控制总产能。未来几年仍有大量小煤矿需要淘汰或重组(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煤矿总产能共计5.7亿吨/年,产能在9万吨以下的煤矿总产能共计3.1亿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