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应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第三届年会邀请,吴秀菊在北京大学讲台上,以《创新实施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为主题进行了演讲,获得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11月24日,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劳模工作室的讲师受甘肃靖远煤业公司邀请,为大水头煤业公司二百多名管理人员授课,引起强烈反响。该矿矿长邵嗣华说:“三个多小时的课堂,震撼着听课的每一名管理人员,并深深的触动着大家的心灵。肥矿集团开展安全心智培训的做法,走对了路子,应该长期坚持和发展下去。”
2012年,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创新安全心智培训模式,创建了安全文化培训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安全文化培训学院这个平台,培养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8人,并有两人被中科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特聘为高级讲师。
2013年 12月,吴秀菊劳模工作室成立,成员包括安全文化培训学院13名骨干教师,几乎都是清一色80后。每一个教学方案的敲定,背后都有她们善于攻关、勇于拼搏的身影。在创业过程中,面对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她们咬紧牙关,从不叫苦。有人说她们是“工作狂”,不仅全年休班屈指可数,还经常晚上加班至一两点。80后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教师居多,她们的家虽然就离梁宝寺煤矿30里路,但有时曾因工作原因一个月也难得看上一眼孩子。
为破解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效果不强的问题,她们在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培训理念,以掌握教学技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果为己任,不断探索具有安全文化特色的教学方法。
集团公司提出打造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升级版以来,她们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强化教学针对性,先后整理了300余万字的升级版成果。教学中注重学以致用,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箱庭疗法等形式,真正走进学员内心深处,揣摩学员无意识状态下的心理症结,并紧密联系学员的家庭与工作等实际情况,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吸引学员、影响学员、感动学员、教育学员。
今年初,在新《安全生产法》实施的伊始,吴秀菊劳模工作室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在矿区开展了巡回“安全心智大课堂”。劳模工作室教师代表声情并茂的授课,接地气的安全理念交流,让不少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安全文化的洗礼。
梁宝寺煤矿副总工程师宁洪进说:“过去参加过不少相关培训,但是,今天,这种大课堂,却真正走进了我的内心,既触动着心灵,也冲击着心灵。因为,她们是在用心说话。”
自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劳模工作室创建以来,她们先后培训安全闭环管控系统中“四违”积分触线员工960多人,各级管理人员120多人,使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持续提升,心智模式得到有效改善,区队班组违章率大幅度下降,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
她们撰写的教学论文独具特色,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其中,《煤矿员工情绪管理方法及作用的探索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一等奖;积极参与了多部国家级煤矿安全培训书籍的编纂工作,特别是参与研究实践的《基于全面信息化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与示范》被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培育项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等专家的鉴定,并获得了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
吴秀菊劳模工作室还紧紧抓住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把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作为文化产业转型的重点,她们大胆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无限机遇,运作开发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拟与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闭环管控系统、智慧矿山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在教学环节、信息利用、创意整合、项目研发、成果推广、产权交易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为下一步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线上线下互动互促等产业服务奠定基础。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吴秀菊劳模工作室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赢得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目前,她们正在为安全文化培训学院下一步的新三板上市作精心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