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下称“股权众筹”)在经历近几年发展之后,正逐步进入普通投资者视野,股权类投资出现的高风险、难退出等问题也备受关注。而据记者了解,股权众筹截至目前在国内尚无公开的成功退出案例。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需要开展以交易为核心的监管,因此建设全国性或区域性数据互通式股权众筹交易市场或交易所是必须的,这也是解决融资最高限额最有效的方法。结合证监会此前提到在2016年要落地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工作,股权众筹交易市场已呼之欲出。
全国人大常委、证券法修订案起草组组长吴晓灵日前公开表示,现在网上比较合规的众筹平台,一般都自觉把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其风险起投额大体在50万美元之内。而今后要搞的股权众筹实际上要在股权众筹平台上发起公募,这才是股权众筹创新所在。不过应对股权众筹投资总额和项目数进行限制。只有打破200人的限制,降低投资人门槛,才是真正的股权众筹。
传统私募股权投资期限相对较长,退出方式多采用被投企业首次公开募股、在财务门槛相对较低的新三板挂牌,以及并购等,主要适用于大额资金的长期投资,投资条款也相对灵活。“而在众筹平台上,目前主要的退出渠道是领投方带领退出,具体方式集中在企业上市、企业被收购、新三板上市流通等。对于投资人而言,股权何时变现,或变现时间太久,会让众多跟投人持币观望,制约了行业发展。”36氪联席CEO刘成城告诉记者。
合伙圈创始合伙人郑捷认为,退出机制不完善是整个风险投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最简单的事实是,中国还没有成形的PE二级市场。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众筹因其法律地位还不明确,不被主流认可,故而“退出难”问题更加突出。
不过,目前众筹平台也在积极探索退出机制,据刘成城介绍,36氪近日推出了“下轮氪退”,此机制规定,凡选择了“下轮可退”的融资项目,在36氪平台上融资交割后的两年内,此次投资的跟投人,均有权在该企业随后两次的正式融资中选择退出——将此轮跟投股份出让给老股东、下一轮进入的投资者或创业者本身,实现变现。若两年内企业未有融资,则两年期限延长至三年。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其实目前很多众筹平台内部是可以通过与投资人私信对接的方式各自商量股权买卖问题,也有成交的,但是这些模式都是私下对接的,并非公开退出。“对于为何平台内部不成立二级交易市场进行退出,这是由于在监管未明确之前,平台无法评估这样是否合规。”该人士说。
“‘募投管退’是股权投资行业绕不过去的环节,股权众筹也不例外,光就退谈退是无法真正谈清楚的。不过监管层领导最近将众筹与四板、五板对接,成立股权众筹交易市场,这就代表了一种思路。一些平台也在积极与各个交易所进行沟通,但是明确具体方式还需要时间。”郑捷说。(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