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关领导在会上直接否定了对煤炭行业实施“限价保价”的要求,但是在会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煤协”)提出让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业准备各自生产成本的相关材料,希望能够争取关于煤炭的保价措施。
在2016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中煤协会长王显政就提出,要把动力煤价格稳定在0.1元/大卡左右的计价水平。他认为,这样能够保证煤炭企业有利润空间,用户也能承受。
据媒体报道,这并不是中煤协首次对煤炭行业提出“限价保价”的政策建议。自从2014年7月国家开始密集召开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以来,中煤协就会同煤炭企业对煤炭价格提出限价目标,希望促使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元/大卡-0.12元/大卡的水平,也就是550元/吨-660元/吨。
应该看到,针对煤炭行业的困境,中煤协提出的“限价保价”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起到一时之效,但并非去产能、促进价格回归的治本之策。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通常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如果煤炭行业实行“限价保价”,对煤炭企业来说,只要价格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企业就有动力生产。银行为防止坏账增加,不得不继续贷款给“僵尸企业”;而地方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防止职工下岗等,也愿意让这些企业“僵而不死”,等待煤炭市场回暖。
事实上,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国已进入传统能源稳步发展与新能源加快开发并存的新时期,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下降,煤炭需求增长显著放缓,煤炭行业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
据中煤协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如果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高达22亿吨。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即使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仍很严峻。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亏损严重,特别是去年以来,煤炭产销量下降、价格下滑、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减少。根据中煤协的数据,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
据媒体报道,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调研时强调,应根据市场需求,设定钢铁和煤炭的全国总量“天花板”。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技术改造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无疑,这对煤炭行业具有指导意义。今后,煤炭行业亟待控产量、去产能、倒逼过剩产能和“僵尸”煤炭企业退出。
首先,应调控煤炭生产总量,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制止未核准先生产、未取证就生产,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使煤价回归到合理水平,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应利用市场化手段,尽快淘汰落后产能。由于煤炭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而国有企业又承担着很多社会责任,市场意识不足。政府干预过多,不仅不能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反而可能会使煤炭行业对政策过度依赖,进而影响行业调整与整合进程。
再次,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应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开发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巨大的艰巨任务,面临如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这意味着,清理“僵尸企业”、化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