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煤炭市场的困境,兖矿集团将按照“三年减员分流2万人”的总体目标,2016年减少分流各类用工6500人。
此前,龙煤集团已开始大规模的减员分流计划。
从今年开始,煤炭行业大力去产能已成为业内共识。主要包括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违规在产煤矿补办手续、三年内清退产能等等。
而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随着部分煤矿的退出,人员安置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
业内一致认为,这意味着为了去产能,在今年将有一大批煤企实施减员分流的措施,这也是煤企能够活下来并实现转型的必经阶段。
兖矿计划分流2万人
进入2016年,面对供过于求的局面,煤企开始更大规模的减员分流,在淘汰过剩产能的同时,淘汰过剩劳动力也成为必然。
1月11日,兖矿集团发布的《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6年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指出,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控制用工数量,兖矿集团将按照“三年减员分流2万人”的总体目标,2016年减少分流各类用工6500人,力争7000人,节支降本增效8亿元(目前兖矿集团有总员工10.5万人)。
按照文件,今年,兖矿将继续优化定员,减少存量,限制增量,控制员工总量;精干一线,优化二线,压减三线,调整员工结构;强化培训、比武练兵、考核鉴定,增强员工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深化内部市场化建设,推行均量指标考核,倒逼减员增效机制,重点压减管理、后勤服务岗位人员。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兖矿就在减员(实现管理人员减少40%),2015年兖矿也在减员(目标是力争减4500人,其中机关人员减10%)。
对此,海通证券认为,兖矿减员的规模还不够大,将来一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减员转岗,但兖矿减员的规模可以算是动真格的了。
实际上,自从煤炭行业每况愈下,有不少煤企开始实施相关的措施来降本增效。
已陷入巨亏的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工作自2015年12月份正式启动,分流目标人数共计22500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年到3年时间,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龙煤集团有煤炭工人已分流到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但由于东北整体经济形势不佳,有些年轻的煤炭工人并没有接受此次安排,开始走出东北,寻找新的机会。
有煤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在未来几年去产能的过程中,随着部分煤矿的减产甚至停产,减员分流部分煤炭工人是大势所趋。
煤企将现减员分流潮
目前,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关于缓解煤炭企业困难相关措施,主要涉及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违规在产煤矿补办手续、三年内清退产能、减少煤企工人工作日天数、严控超产、推进煤电一体化、减轻煤企社会负担,以及鼓励国有资产资产证券化等具体措施。
据了解,该征求意见中明确,从2016年开始,两年内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暂停审批主要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项目,暂停审批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已开工的违法违规建设煤矿,在补办手续时,按130%-150%的比例淘汰过剩产能。用三年左右时间退出国有煤矿300处、淘汰产能3亿吨;关闭小煤矿4000处、淘汰落后产能4亿吨;分流人员100万人。产能退出实施以奖代补,煤炭产能每退出1吨,政府奖励补贴150元,其中中央100元、地方50元。
不难发现,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力度可谓空前。
对此,分析师邓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几年国内要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的呼声不断,出台的措施也很多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没有理清支持落后产能的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而从中央提出要进行供应侧改革开始,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力度、有针对性的淘汰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的措施,未来国内部分过剩产能将得到有效控制。
实际上,在目前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随着部分煤矿的退出,也有不少是国有大型煤矿,人员安置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
上周,中国煤炭协会会长姜智敏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去产能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安置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山西省召开座谈会时,已经提出中央设置专项基金,但是这个专项基金到底是多少,怎么花,还在研究讨论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人员负担较重,高企的人力成本不断侵蚀企业历史积累,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煤企不得不通过停薪留职、减员分流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以求得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中活下来。
因此,业内一致认为,这意味着,为了去产能,在今年将有一大批煤企实施减员分流的措施,这也是煤企转型的必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