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省财政厅公布,当年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目标为178亿元。
始于2007年3月1日开征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到2011年已是第5个年头,这一年的3月1日起,我省对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进行调整,标准调整后,可增收18亿元。
一年过去,山西百姓对基金征收到位情况并不担心,他们更关注的是这些钱都用在了哪里,是不是用在了改善因煤受伤的空气质量、水土保持上,是不是用在了全省经济发展的“裉节儿”上?
因煤而累
在全国1/60的土地上,生产了全国1/4的煤,2/5的焦,1/17的火电,山西多年来在为全国提供能源支持、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据2007年省发改委和省社科院共同主持的一份研究课题显示,粗算之前的25年,山西因产煤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失达3700亿元。因为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2万多平方公里,水资源储量由建国初期的130多亿吨减少到现在97亿吨,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全国倒数第一。
2007年我省还有两项全国第一:城市大气污染全国第一(在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排序中,临汾、阳泉和大同分列前三名);山西新生婴儿缺陷率全国第一。
因累而醒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了山西难以承受之重,不堪重负的山西决意“反击”。
解铃还需系铃人,采煤带来的后遗症要靠煤来补偿。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问题,进行矿山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改变山西落后局面,必须从煤里掘金。
2006年4月19日,国务院决定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
2007年3月1日,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始征收。向煤炭企业提取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用于生态恢复、资源性城市转型、持续产业发展以及因采煤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煤炭反哺
2011年6月29日,在新绛县东木赞村的田野里,172栋日光温室已经拔地而起。省发改委去年已经批复像新绛县东木赞村设施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项目共17处,每个项目将投入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80万元到100万元。
不只是农业,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2011年撒向了多个领域,其反哺作用正在显现。
据2011年9月28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透露,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底,我省各级累计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516.78亿元,省级打算放置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为317.17亿元。其中已放置基金37.17亿元用于新型煤化工等新型财富的成长;72.47亿元用于汾河流域等情况综合治理;39.86亿元用于集中供热、煤气输配及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1.54亿元用于汽锅革新、余热余压操纵及裁减落后产能的撑持、抵偿等;9.3亿元用于试点企业、区域资本综合轮回操纵等。
日前,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了2011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投置清单。产业方面,安排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89亿元,重点支持了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安排10.86亿元,支持包括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安排8.8亿元,重点支持了重大物流项目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安排22.46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
环保方面,安排6.54亿元,支持了工业和社会领域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和淘汰落后;安排15.4亿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安排6.3亿元,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民生方面,中央和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5340万元,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项目建设;1.2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安排4285万元,支持养老服务、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安排1.39亿元,支持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项目;安排2.76亿元,重点支持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学前教育等一大批教学实施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安排2.76亿元,重点支持县级医院等项目建设。
以煤炭促经济、以煤炭改民生、以煤炭清环境,“反哺基金”正发挥着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