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腹地”增势明显
“经济腹地对港口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世界上的主要港口都是以城市为依托。虽然地处中国最小的渤海,天津港的经济腹地却是整个华北及广阔的中西部内陆地区,以及通过西北大内陆的辐射带动,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国家。”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表示。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内陆经济腹地对天津港的作用显而易见。“去年以来,天津港进一步完善了内陆物流网络建设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新建了西安区域营销中心和鄂尔多斯、张家口无水港,无水港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操作量增长38%;同时也积极推动环渤海内支线运输和海铁联运,运量分别增长30%和44%。”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天津港通过在内陆地区建设的21个“无水港”,已经辐射到占中国面积52%的14个省、市、自治区,并打通了阿拉山口、二连浩特和满洲里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和开通15条集装箱班列,一张初步覆盖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物流网正在形成。
“不过环渤海规模以上的港口十多个,许多经济腹地是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天津港不断开拓新航线,并针对腹地发展高端全程物流,通过实施蕃茄酱、PVC树脂、再生资源、液体化工等全程物流示范项目,形成了腹地客户对天津港的路径依赖,也进一步增加了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打造多元化增长极
凭借着吞吐量快速增长,天津港已跃居世界第四大港,而其背后的转变升级也在悄然进行。杜麒栋表示,虽然按照港口吞吐量排名,世界十强中,我国占据了多数,但一些港口生产业务主要还是传统的装卸仓储,港口增值业务和产业没有拓展,未能由此获得更大效益,如上海港,正在谋求从“装卸工”到“服务商”的角色变化,宁波-舟山港,正从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国际性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和国际经贸的支撑点,已不仅仅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交汇点,正在从以装卸功能为依托的运输枢纽向以国际航运中心或物流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资源配置基础平台转化。而在被誉为我国发展国际航运业和租赁业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支持下,东疆港区也将在国际物流、航运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突破,不断延伸港口服务功能。
“单一的港口运输业天花板显而易见,在天津港吞吐量达到5亿吨、6亿吨之后,不能永远靠着吞吐量的增长来发展。今后天津港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服务业,努力形成以‘四大产业’为核心的适度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表示,“去年,天津港四大产业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6%、21%、15%和38%,港口装卸业以外的三个产业收入占比超过了七成,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的良好格局,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