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经济困难越要抓安全,为改革求生、脱困攻坚做好保障
越是经济困难越要抓安全,抓不好安全就更困难,该矿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结合近年来安全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归纳提炼了安全理念引领到位、标准操作执行到位、安全隐患管控到位、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突出隐患治理,持续深化“双达标”、“双零星”管理、领导干部“走基层·跟循环”,开展了“七查七看七反”、“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平安,促企业发展”、工程质量“反滑坡、促提升”活动,累计召开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17次,出台了安监员“问责”23条,教育引导职工懂规规、知底线、守红线,切实把“不安全决不生产”的思想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在抓好日常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编制了内部典型违章案例汇编,通过剖析事故根源、反思事故危害,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着力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规律与特点、重点和难点,实行安全责任层级包保、典型违章升级处理、隐患排查限时追溯、当班现场隐患井口大屏动态公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保持了安全管理高压态势。
全面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第一批人力资源战略转移进展顺利
2015年正值该矿投产十周年,这本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矿井步入内涵增长、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也应该是值得“滨湖人”欢欣庆贺的时刻。然而,严峻的经济形势,低迷的煤炭市场,让该矿走进了煤炭寒冬下“十年之痛”的境地:2014年以来,矿井经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人均收入大幅下降;高灰、高硫、低发热量的产品“无人问津”;煤价又持续下滑,卖煤难、回款难、资金紧张,矿井在“凛冽寒冬”中瑟瑟发抖、艰难前行……
“战胜困难,走出发展困境,是对企业的负责,更是对全矿广大职工的负责。”该矿矿长、党委书记于华兵说,“现实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直面困难,理性应对挑战,担当起应负的责任。怨天尤人、等待观望、苦撑硬熬不是我们‘滨湖人’应有的姿态,要想爬过眼前这道坡,越过当前这道坎,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靠我们的精、气、神,靠我们的拼搏和实干,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梦自己圆。”
滨湖煤矿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开启新一轮改革攻坚。他们经过周密的调研、系统的分析,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即实现“三个转变”:由维持生存状态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状态转变;由依赖本部矿井向外部开发转变;由生产型矿井向生产服务型矿井转变。3月中旬,首批88名干部职工挺进山西中阳县容大煤矿,迈出了该矿赴外开发的第一步。随后,另一支48人的掘进队伍又于4月中旬开赴山西太岳煤矿。赴外开发人员克服地域环境生疏、厚煤层开采工艺不熟等诸多不利因素,精诚团结、艰苦创业,以过硬的实力、务实的作风,树立了良好品牌。在此期间,还积极获取各类信息,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8月份实现了与介休市德隆煤业公司的合作,托管了该矿两个采煤面生产。
“走出来了,干就要干出样子,遇到任何困难,我们只会向前冲,不能向后退”,滨湖煤矿山西项目部的一名负责人说。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策略,着力提升品牌效益
去年入冬以来,滨湖煤矿分采、分运、分洗、分储、分销“五分工作法”引起广大煤炭客户的共鸣和赞誉,滨湖煤品牌效应在行业市场低迷期逆势崛起——这是该矿强化品牌塑造,扩大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项具体举措。
面对当前市场低迷、煤价走低、用户挑剔、销售困难等不利因素,该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确立了“提煤质就是保收入、保吃饭” 的营销策略,从采高控制、煤矸分流、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千方百计提高煤质。该矿采煤副总姚永告诉笔者,生产时,采煤面及时飘刀刹底,顺平层位,严格控制采高。在161、122采区安装了破碎机和除铁器,在161采区3个综掘头探索应用了“矸石场”煤矸分流措施,有效净化了煤质,煤质综合指标同比提高110大卡/千克。
该矿洗煤厂自去年6月份试运行以来,在技术力量薄弱、操作技能生疏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与摸索同步走,调试与生产并肩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设备调试,整体工程通过集团公司联合验收。一些技术指标已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原煤处理量达到266吨/小时,超设计能力17%,已具备原煤全入洗的能力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围绕进一步舞活销售龙头,创新销售激励模式,强化营销队伍建设,深植“互联网+煤炭”业务板块,并在全方位宣传煤质的同时,努力探索洁净煤技术转化途径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促进了煤炭营销局面的企稳向好。“在当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加之真诚沟通、坦诚交流,赢得了客户、市场和效益。”该矿煤质运销科科长庄伟说。
练内功、强管理、调结构、谋发展,确保当前生产经营与长远发展协调促进
面对挑战,滨湖煤矿坚决破除“熬冬”思想,积极历练“冬泳”能力,千方百计做好降本提效工作。该矿首先立足薄煤层矿井的定位,正确认识和处理“降成本”与“提效益”的关系,大力实施系统瘦身。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狠抓生产现场管理、重点头面生产组织,实施了121采区设备及物资回撤,施工了121采区泄水孔,通过-760泵房集中排放,减少了设备及人员占用。12205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期间,4部皮带推广应用了采区皮带简易集中控制系统,每班节省岗位工3人。实施了采掘工作面远距离供电,避免了频繁挪移设备对生产的影响。在12206工作面运输巷实施沿空留巷900米,综合创效350余万元,且为12208工作面提前开采创造了条件。落实“以机换人”理念,-507泵房实现了自动化排水。采煤工作面全部使用了新型软化水装置,16113工作面材料巷推广使用了巷道超前支架。
他们树立“零废弃”理念,坚持眼睛向内,找准制约成本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一点一滴控成本,强化废旧物资回收、拆解与利用,堵住管理中的每一个“失血点”,全力应对煤市“寒流”。
下一步,围绕如何提高“新常态”下企业内控管理水平,该矿坚持运用对标管理的办法,激活自身内生动力。“对于这一工作,我们要本着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原则加以推进,与‘比、学、赶、帮、超’的传统做法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内部综合管理效能,实现内涵式发展。”于华兵说,“在度危求进的攻坚实践中,我们体会最早、最深,已经有御寒过冬的充分准备。我们相信只要大家戮力同心、共同担当、抓好落实,就不会被困倒,新的转机也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