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僵尸企业”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与经济数据不同步,出现“货币热、经济冷”的现象。如2015年M2增速高达13.3%,但是经济增速只有6.9%,学术界也将这一现象称为“货币空转”。
背后的原因在于,煤炭、钢铁等“僵尸企业”大多是地方支持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不断向“僵尸企业“发放贷款,但“僵尸企业”并未将贷款投向实体经营,而是用于“借新还旧”,由此导致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借助于银行放贷和政府支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僵尸企业一直无法退出,正是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而产能过剩是我国现在面临最大的结构问题。
随着钢铁行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为保市场份额,大多数钢企仍坚持生产,这就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撑。目前一系列措施已经明确,“僵尸企业”的退出将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来决定,坚决压缩退出贷款就是要让“僵尸企业”金融断奶,淘汰出局。
业内分析认为,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本身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压缩贷款有可能使“僵尸企业”关门倒闭,甚至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收回此前已发放的贷款,从而使金融机构的不良率相应上升。
在《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和效率,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分析人士表示,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可能是监管层放松不良核销条件,银行加快核销不良贷款或是银行将不良资产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