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主要目标中,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这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而言充满挑战。
2015年6.9%的经济增速是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2016年可能更为困难。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去产能压力重重、全球经济格局动荡都在增加经济的下行压力。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016年可能是“这一轮经济调整中最困难的一年”。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每逢困难会更加坚韧,越遇挑战会越战越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春节后首次“发话”时说道。
困境中的企业和个人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和挑战?又如何在这种挑战中越战越勇?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京报记者前往重工业集中的东北沈阳、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陕西榆林、制造业发达的深圳、小商品集中的浙江义乌等地,走访中国经济。
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辽宁省,2015年GDP增速仅为3%,全国垫底,辽宁沈阳鼓风机集团前几年上马的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因为产能过剩,现在只留最后一个车间,完成当前的生产订单,活少了工人们都担心下岗;曾经靠煤炭生意摆脱“光棍成堆”的陕西大柳塔镇风光不再,大批商铺转租,现在正在转型去“煤炭化”;深圳手机制造商感叹着,过剩的不仅是钢铁、煤炭,手机行业也在去产能。
旧的增长引擎萎缩乏力,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国经济在阵痛中期待重生。
2016春节刚过,在大柳塔镇跑了十几年煤炭运输生意的王尚德,头一回有了转行的念头。
“去年活太少了,赚不了钱。”王尚德提高嗓门,猛吸了一口香烟。
王尚德所在的大柳塔镇,位于陕西省神木县最北端,是中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神府东胜煤田核心区域。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外地人和企业纷纷涌来淘金,致使全镇人口和财富迅速膨胀。
随着近年煤炭产能过剩,煤价大幅下跌。对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的大柳塔镇而言,2015年全镇GDP增速仅4.1%,主要煤矿利润大幅下滑,在大柳塔镇街道上,商铺转租、出售信息随处可见。
对于大柳塔,那个“太好赚钱”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
发现大煤田
被一次勘探改变的命运
王尚德的住所,毗邻大柳塔镇石圪台煤矿,街旁汽修店和停靠的大卡车随处可见。
有矿的地方就有居民,这是大柳塔村镇典型的集聚方式。全镇最大的煤矿大柳塔煤矿,是大柳塔镇所在地,规模相当于西南地区一座中小县城;石圪台煤矿旁,便是大柳塔镇石圪台村绵延数公里长的主街道。
三十年前,整个大柳塔镇还只有一条街道,全镇人口仅6472人。该地区位于乌素沙漠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沙尘暴频发,夏季洪水泛滥,冬季漫长寒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由于气候条件非常差,加之经济落后,据当地人回忆,“大多数男人根本找不到媳妇,光棍成堆。”
大柳塔所属的神木县,同样为贫困烦扰。1980年,神木县财政收入186万元,上级补助647万元,完全是“要饭吃”的穷财政。据一位当地人介绍,当时人们仅知挖煤、烧煤,甚至于用煤块替代砖石砌院墙、垒猪圈。
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地质勘探。
神木县志记载,1981年,陕西省185、186煤田地质勘探队到该县普查煤田。第二年,勘探之行重大突破:185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在陕西神木、府谷等78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877亿吨煤。
煤田的发现,让神木变得忙碌起来。1982年之后的几年,神木县志密集记载了省上乃至中央的官员、考察组、国外企业的频频造访:
1982年9月,国家煤炭部副部长贾惠生率考察组一行7人抵县,对神府煤田储量等进行考察;1983年3月,美国宇宙油轮公司与我国煤炭部达成协议,派副总裁率领工程技术人员来本县柠条塔勘探煤田储量……
与神木频繁迎接官员、考察组相伴的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淘金者涌入
六千人小镇爆炸式膨胀
王尚德老家在榆林市另一个下辖县横山。1992年,他举家迁至大柳塔镇石圪台村做起了汽修生意。王尚德回忆,彼时神华集团子公司神东煤炭集团的石圪台煤矿已初具规模,“但村子还不大”。
相较石圪台煤矿,神东煤炭集团在大柳塔镇的另一个矿井——大柳塔矿井,开发要更早。据神东煤炭集团对外宣传平台“神东之声”的一份资料显示,大柳塔井的建设始于1987年。
当年6月,陕西韩城矿务局组成的支援神府煤田开发建设团队中的38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大柳塔。
在没有电、没有通讯等恶劣条件下,该团队用跑来的有限的银行贷款,全力投入大柳塔煤矿井口井巷施工。
时任华能精煤公司(神华集团前身)总经理的刘向阳,从北京来到大柳塔煤矿施工现场,看到资金还不到位、施工及生活条件极困难的情况,当晚叫人把镇上邮政所的门敲开,连夜向北京总部发电报,让赶紧想办法筹了几十万块钱汇过来。
在神华集团进驻的同时,大柳塔也吸引了个体“淘金者”的目光。汉中人老张是“淘金”大军中的一员,上世纪80年代,他离家北上大柳塔,在镇上开了一家烟酒店。
“到大柳塔去”,成为那个时代周围不少人的想法。
经过数年努力,大柳塔井于1996年正式投产。中国神华(神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07年披露的招股书中对大柳塔井做了如下介绍:它是公司第一个采用大规模、高机械化综采和连采掘进法的煤矿。
与此同时,神东煤炭集团总部也选址在大柳塔镇。对于大型国企进驻,在现任大柳塔镇镇长王晓君看来,一方面能带动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再者能惠及老百姓,“比如征占地,都需要给老百姓拿钱”。
外乡人涌入,让这座小镇人口从1986年的6472人,增至2015年的6.9万人,小镇的规模也在扩大。
登上一个山坡俯瞰全镇,乌兰木伦河将小镇“切割”成两半:河西是神东煤炭集团的办公楼及小区,超市、火车站、广场、星级酒店、医院应有尽有;河东则多是由“淘金者”组建的城市,主街道两旁多是为汽修配件、宾馆、饭馆等。
野蛮生长
街边小商铺年入100万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属于艰苦的创业期,那么,进入21世纪的首个10年,是这批创业者坐享财富野蛮生长的十年。
2002年1月,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进入市场化。随之煤炭价格爆发式上涨,动力煤价格最高达千元每吨。
煤价的上扬促使煤矿不断拔高产量。为提高生产效率,2000年,大柳塔矿井与毗邻的中鸡镇活鸡兔井并为一个煤矿,统称“大柳塔煤矿”。同年底,大柳塔年生产商品煤能力达1400万吨。三年后,这一数字变为2000万吨,增幅达42.9%。
同时,神东煤炭集团在大柳塔镇的第三座矿井哈拉沟煤矿于2004年底投产,产量连续七年过千万吨。
民营煤企自然不甘落后。大柳塔镇副镇长刘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大柳塔,个体煤矿一度超过70家。
疯涨的煤价也在迅速改变着大柳塔镇上人们的生活轨迹。
2005年,王尚德放弃了汽修生意,用42万元积蓄买了一辆载重40余吨的大卡车,开始了他长达10余年的运煤生涯。那时,他有跑不完的活儿,一个月休息不了三五天。在石圪台村通往大柳塔镇的道路上,王尚德记得,由于拉煤的卡车太多,有时一堵就是一整天。
在大柳塔镇开烟酒店的汉中人老张,迎来了他生意的鼎盛时期,“一年能赚60多万”。大柳塔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向新京报记者侧面印证了老张所言非虚,“在当时,只要地段选得好,小商铺一年甚至能挣到一百万,就连在路边支摊卖蔬菜水果的摊贩,一年也能赚十几万。”
2003年,大柳塔镇GDP已经超过了7亿元,2011年全镇GDP达30亿元。大柳塔镇镇长王晓君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一数字还不包括神东煤炭集团的贡献,神东煤炭集团属于国企,税都上缴到国家、省市去了。
三十年前,大柳塔“男人光棍成堆”,三十年后,全镇收入已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6000元。而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彼时,大柳塔所属的神木县,已经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住院费用400元以下自付,400元以上报销,报销的封顶线30万”。
神木不仅免费医疗,还免费教育、免费供养孤寡老人和重度残疾人。
在时任神木县县委书记郭宝成的盘算中,神木县42万人口,三分之一富人,三分之一中间状态,三分之一相对贫困——前面这三分之一和后面这三分之一,收入差距天壤之别,所以才利用政府的财政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
黄金十年终结
煤价暴跌煤矿实施减产
煤价在经历逐年攀升的暴涨局面之后,于2012年出现了拐点。这一年,煤炭市场供需迅速发生逆转,煤价首次出现大幅暴跌局面,下跌幅度每吨近200元。
煤价重挫,煤企首当其冲。
据中国神华年报显示,神东煤炭集团2012年营业利润增幅仅3.96%。两年后的2014年,公司营业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1.2%。201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依旧大幅下滑,同比下降68.1%。
中国神华在1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受煤炭行业的低迷影响,公司净利润为232.68亿元,同比下滑50.5%。
对于神东煤炭集团在2015年业绩表现如何,公司宣传部负责人高会武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不便透露具体数字。但依他个人判断,“公司利润下滑是肯定的,而且不是简单地下滑,可能是一种断崖式下滑”。
“一是生产规模下来了,二是利润空间小了。”高会武解释称,煤炭企业的微利、薄利、亏损是必然的。“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大环境的氛围”。
中国神华披露的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大柳塔煤矿已经在压缩产量。大柳塔煤矿与活鸡兔煤矿在2015年上半年商品煤产量方面,较2014年上半年下滑5.6%。
汉中人老张在几年前把烟酒店交给了儿子打理,“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让年轻人来扛。”而他自己则改行做起了“卖炭翁”。
2月17日下午,在载重1.5吨的三轮车上,老张装满了从附近矿上拉来的块煤,以320元/吨的价格出售。
三四年前,他一天能卖出两三万元,尤其是过年期间能卖到八万,利润大几千块。“现在不行啦,一天能卖三车煤就不错了。”老张连连摇头。
煤老板资金崩盘
设备商遭遇百万欠款至今未还
大型国企通过减产、转变生产方式尚可把控危局,但对于大多数个体煤矿来说,引发的资本崩盘更具毁灭性。
这种崩盘,与大多数个体煤矿的隐秘发迹史相关。
神木县一位官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神木个体煤矿老板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机遇和胆量助力他们坐拥巨额财富。
据他介绍,这些个体煤矿矿主,大多在勘探出煤田之后,用十几万元来这里开了一座矿,随着2002年煤炭价格报复式上涨,能赚到上千万元。此后煤老板将煤矿卖掉,用三分钱的利息,要求亲朋好友入股,在另一个地方再购置一处煤矿,通过控股之后变成了上亿资产,几年内如法炮制,资产便能达数十亿。
在煤老板资产“滚雪球”的过程中,包括大柳塔在内的神木进入“全民放贷”时代。此后,一部分煤老板用募集的资金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大手笔买矿,随着煤价受挫,股东与煤老板眼看资金“打水漂”。
而另一部分完成募资的煤老板并没有按许诺行事,他们将资金用于放贷。在上述官员看来,这一点无疑是矿主走向资本崩盘的重要一步。
2012年自吸收存款达23亿元的张孝昌案暴露后,神木民间借贷的风波逐渐聚集。相关新闻也屡见报端。
煤价低迷,民间借贷崩盘,让大柳塔镇个体煤矿数量急剧减少,大柳塔镇镇长王晓君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全镇个体煤矿只有7座。这与辉煌时期的70多家大相径庭。
煤老板负债累累,对于在大柳塔镇做了十几年矿井设备生意的祁国栋来说,感触颇深。
祁国栋今年没有回老家满洲里过年,由于一些煤老板欠着他的债,“放心不下”。不过即便到了正月初十,他还是未等到煤老板的近百万元欠款。
在祁国栋的印象中,五六年前,鲜有矿主存在赊购矿井设备的现象。而且沿街门面房以前只要过了正月初五,都开始营业了。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大柳塔的几条主街上,大部分门面房处于关闭状态,门脸上的出售或转租信息随处可见。多位商铺店主表示,有一部分商家还在过年,另一部分是经营不下去了。
谋划转型
加码煤炭行业下游产品
转行的念头,是王尚德在今年春节产生的。
2015年他赚了4万多元,这与他之前一年赚20万的水平相去甚远。
“转成市民户,连地也没有了。”王尚德叹了一口气,对于转行做什么,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神东煤炭集团也有了一些转型计划。
高会武指出,类似神东煤炭集团这类生产企业,对市场的匹配度不高,只能结合神华集团的另一个销售链条,结合销售组织生产,但这只是一个基础的结构调整。
在高会武看来,相较于个体煤矿,神东煤炭集团在转型方面具有一些优势,“比如我们有洗选加工厂,还有不同的运输路径,我们铁路运输相对宽泛一点,地方煤矿可能只靠汽运,神华产运销一条龙,对我们生产企业来说,奠定了基础。”
面对困局,大柳塔镇镇长王晓君也在酝酿一次转型。不过在他的转型计划中,煤炭经济依然是主导,所占比例依然要保持70%以上。他对煤炭还有信心。
2014年全镇的GDP是39亿元,2015年是40.6亿元,增幅仅4.1%。“整体而言,利润空间小了,但依然还有。”王晓君告诉新京报记者,神木的煤炭号称优质的动力煤,在全国还是有优势的。
王晓君将转型重心放在煤炭行业的下游产品方面,比如发展煤化工和煤转化产业,增加科技含量。神东集团的总部在大柳塔,在镇上又有三大矿,可以围绕这种大型国企,搞机械制造、维修,工作服的加工。“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等方面也已经有一些规划了。”王晓君称。
目前大柳塔已经成为陕西省四个镇级市培育示范点之一。“镇级市的试点,最起码可以简政放权,再者投资力度也大了。”王晓君告诉新京报者,陕西省委书记曾召集四个镇级市示范镇的书记、镇长,以及所在县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在省上开过会,陕西省出5000万元,市县拿出5000万,匹配一个亿的资金,逐步下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