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产能过剩地图

产能过剩地图

           31个省区市中,哪些省份清理“僵尸企业”任务更艰巨?哪个行业面临的出清压力最大?

          虽然仅有少数省份发布了对“僵尸企业”数量的摸底调查结果,难以绘制出一份相对完整的全“僵尸企业”地图。不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梳理公开数据发现,相比经济发达省市,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资源型省份“僵尸企业”数量虽然并不突出,但面临的出清任务更为艰巨。

            出清“僵尸企业”多被列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除了一些“规定动作”,各地在清理产能过剩工作中也有立足本地的“自选动作”。

           “富省”数量多压力小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公布摸底调查结果的几个省市来看,如果将“特困”、“空壳”等企业都统一划到“僵尸企业”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总体要更多一些。

              经济总量排名前三的省市中,仅有山东目前公开了“僵尸企业”数据。据山东省经信委组织的摸底调查显示,山东共有“僵尸企业”4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7家,国企9家。其中70%以上的企业分布在轻工、纺织、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也有一些分布在煤炭、冶金、医药、电子等行业。不过,按照该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的说法,山东范围内的“僵尸企业”实际数量要比这个上报数据更大。

             在1月初召开的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经信委表示,将尽快对各行各业的“僵尸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处理。2016年该省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企业。这从侧面反映出湖南“僵尸企业”数量应该不会低于千家。

           据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经过初步统计,安徽省内钢铁、煤炭等亟须化解过剩产能的“特困”企业有10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以上的企业共126家。

           辽宁省国资委的一份资料显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国有“壳企业”为830户,它们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

            重庆市表示,今年将在国企领域采取果断措施,清理退出钢铁、煤炭等行业“僵尸企业”、空壳公司等200户。

            “经济大省的‘僵尸企业’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尤其是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上。”工信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僵尸企业”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绝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近年来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去产能的问题可能就越突出。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认为,“僵尸企业”的行业和地域分布特点说明“僵尸企业”形成的历史负债因素。传统工业制造行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行业,因而“僵尸企业”相对比较多;广东、天津、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僵尸企业”遗留较多,是因为这些行业和地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但由于当时政策不配套、改制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出现较多“僵尸企业”。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僵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比如,据甘肃省官方初步统计,目前该省有113户特困工业企业,负债共计15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6.4%。而青海省召开的相关会议显示,该省省属国有企业目前有17户困难企业面临扭亏脱困的发展难题。

            但“数量”跟“比例”都不足以说明清理“僵尸”企业的任务轻重。受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工业基础好,转型升级快,压力并不大。真正包袱较重的还是那些老工业、资源型省份,比如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等。

           A股“大块头”最难啃

           与数量相比,“僵尸企业”的体量,更能决定与之较量的难度系数。“僵尸企业”多不怕,大块头的“僵尸”才是最难对付的。

           “大僵尸”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中。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近300家“僵尸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这些“僵尸”上市公司中,包括近200家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机械、水泥、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

            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船舶、石化等行业都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截至2015年12月初,这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

           这些“大僵尸”所处的行业、地域,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该行业、该地域大战“僵尸”的成败。

           钢铁业首当其冲。近300家产能过剩上市公司中,包括山东钢铁、杭钢股份、华菱钢铁等11家钢企。

           中国联合钢铁网样本数据显示,从2015年7月初到2015年12月底,仅包钢股份、凌钢股份、重庆钢铁、抚顺特钢等8家钢铁上市公司,合计获得各类政府补贴、补助及贴息总计29.2亿。其中包钢股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8次获得财政补贴,总计18亿;凌钢股份在2015年12月25日一次性获得政府补贴7.92亿。

           这些钢铁企业活下来,靠的是政府输血。动辄几万几十万人的企业,大小子公司数以百计,一旦口粮断供,偌大的“僵尸”倒下,其影响不言而喻。

           煤炭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煤炭上市公司中,虽比钢铁企业总体底子要厚,但“僵尸”化趋势加重。近日,陕西煤业、云煤能源、大同煤业和中煤能源相继发布年报,2015年四家企业加起来预计净亏80亿元左右,只好纷纷变卖产业,断臂求生。

          此外,福建水泥等水泥股、中国铝业等有色股;岳阳林纸等造纸股、云维股份等石化股;中国船舶等船舶股,这些过剩行业里的A股“大僵尸”,都面临着“动一发牵全身”的处置难题。

          钢铁煤炭压力大

           钢铁和煤炭,成为大战“僵尸”的当头炮。

           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提出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尤为突出,对主动退出产能的企业给予支持,对违法经营企业和“僵尸企业”要停止续贷。

           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至1.5亿吨。

           钢铁和煤炭两大产业的去产能,几乎是所有省份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难点。对资源大省而言,更是拿命脉相拼。

            河北省钢铁产量占到全国约四分之一。河北“两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将研究制定“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三年攻坚行动,严格依法依规执行淘汰标准,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环保执法等措施,以减量替代、超量置换压减产能,确保完成压减炼铁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的年度任务。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力争使煤炭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下降到50%以下。为改变一“煤”独大发展现状,山西还提出,未来5年,将着眼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做优做强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接替产业。

            内蒙古也着重整治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2016年,内蒙古将促进产业兼并重组,着力推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纵向重组联合,禁止新上单一煤矿项目,新上电力、化工项目要与既有为落实转化项目的煤矿重组,推动企业开展优势产能合作。

            以煤炭、钢铁、石化等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为支柱的东北地区,也是去煤炭、钢铁产能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些地区正积极改变对煤和钢的产业依赖,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就提出,把黑龙江矿产资源转化为矿业经济,对占有矿权的“僵尸企业”要加快淘汰退出。

            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也在“规定动作”内积极“卸”煤“消”钢。

            “自选动作”高招多

              除了“规定动作”外,一些省市也立足本省实际,通过“自选动作”来强化出清“僵尸企业”的政策力度。

             河南省内的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钢铁、煤炭等行业。1月18日,河南银监局召开2016年河南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对债务规模较大、有3家以上债权银行的风险客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对于“僵尸企业”,要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多个省份对“僵尸企业”已经不再吃偏饭。在新疆经济工作会议上,张春贤表示,2016年新疆将坚决制止钢铁、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即使是先进产能也要严格控制。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该关的企业一定要关,不能手软。一方面,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处置“僵尸企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最大限度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减少对社会的冲击。

           一些省份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消解“僵尸企业”的退出后遗症。比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提出,湖南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规模工业企业,省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钢铁、煤炭行业“僵尸企业”处置的人员安置问题。

          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在各地陆续实施。以浙江为例,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去年5月,浙江省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等指标为核心,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并实行差异化征税收费。仅在不锈钢产业聚集地余姚市河姆渡镇,企业加收电价后,就有100多家企业因此无法维持经营,最终选择退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集团公司召开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

上一篇:王楼煤矿邱集煤矿元宵节送温暖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