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的每个点滴进步,固然可喜,但对于发展大规模并网风电历史并不长的中国来说,进步的同时更应看到差距,中国风电产业和风电链上的诸多企业不能被光鲜的数据蒙蔽了双眼,冲昏了头脑。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消息,2015年来自中国的金风科技凭借7.8吉瓦的全球新增装机,一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与此同时,国电联合动力排名全球第七,远景能源和明阳风电并列全球第八。此外,中船重工(重庆)海装凭借中国本土新增装机2吉瓦,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陆上(不含海上)整机制造商行列。
首先,不能否认的是,中国风电整机商取得上述成绩与2015年中国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创纪录的超过3000万千瓦有莫大关系。中国风电市场贡献了全球风电市场一半的新增装机量,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4,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整机商已经牢牢把控住了本土市场份额这块“最大的蛋糕”,“得中国者得天下”,这直接推动了国内风电整机商在2015年取得了亮丽的市场成绩。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全球风电市场都处于调整期。风电市场也在从过去的增长型市场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伴随风电市场格局的变化,风电整机商的实力对此也出现了此消彼长。除了传统的维斯塔斯等老牌巨头外、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公司进入风电领域十余年,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不同机构发布的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的排名榜中,三家企业在头把交椅上轮流坐庄。2012年以来,每年风电市场中排名前10的整机商也都在发生变化。
在业内普遍预计今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将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中国风电整机商能否延续这一强势态势?在歌美飒欲与西门子很可能实现合并,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还能否拔得头筹?
其次,对于整机商而言,装机容量的多少只能说明一个方面,装机的市场分布是否合理则是硬币的另一面,因为这意味是利润收入是否多元、市场风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分解。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消息中,有一个易被忽略的重要数据是,金风科技在中国本土的装机占其全球总装机容量的99%。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金风科技独有。对于大多数中国风电整机商而言,本土市场都是其市场份额的最重要贡献者。
但是,纵观维斯塔斯、歌美飒、西门子等真正能称之为巨头的风电制造商,无一不是在全球市场遍地开花,甚至海外市场的贡献率大幅高于本土市场贡献率。
如果说,靠价格优势,国内整机商夺得了本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那么在更加注重全生命度电成本的海外成熟市场,才是国内整机商竞争力的真正“试金石”。
近年来,不少国内整机商都提出了国际化和拓展海外的战略,但现实却不断地提醒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我们还有很遥远的路。
第三,业内一直有个争论,是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更具成长潜力还是具有综合集团背景的风电整机商更具发展潜力?
从历史脉络来看,维斯塔斯、歌美飒、苏司兰等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曾经风光无限,但从近两年的状况来看,具有综合集团背景的风电整机商如通用电气、西门子等上升势头更猛。甚至在最近的一轮的并购潮中呈现出这样的现象: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或抱团取暖,或联姻综合性能源集团。
反观国内,无论是当年的华锐风电,还是今日的金风科技,或是远景、明阳,表现出色的大多是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
有一种极端观点认为,这些年来我国的风机制造能力除了容量的提升外,缺乏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业内主要制造企业都是轻资产结构的发展模式,系统集成研发能力不足。这一推断未必完全合理,但也表明,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有其自身优势,也有与生俱来弱项。若要获得持续稳健发展,今日表现出色的这些轻资产专业化风电整机商还需扬长避短。
最后,做强才是对中国风电整机商的真正考验。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高速的增长步伐,催生了能源领域诸多第一。与此同时,“大而不强”也成为中国产业发展通病的一个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大是必然,做强才是对中国风电整机商的真正考验。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在风电制造环节,中国企业和世界巨头在技术研发领域基本能够保持同步,差距日益缩小;而更明显的差距,则体现在稳定性,体现在运行业绩和积累的经验。
此外,作为风电整机商而言,当今市场对其的要求,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制造商,还要扮演好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角色。服务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风电制造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并非否定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的成绩,而是期望风电产业拥有更光明的未来。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些里程碑式的突破,相关企业表现出了低调、冷静和理性。只有认清自身、认清对手、认清差距,中国风电产业才能走得又稳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