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水果营行”关门事件再次敲响了“预付式消费”的警钟。据省消委会反映,近年来这一类的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侵害了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风险。
目前预付式消费矛盾纠纷有多严重?风险点在哪里?维权困局如何打破?针对以上问题,省消委会在广州、深圳消委会前期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各级消委会受理预付式消费投诉近1万件,其中广州受理相关投诉1702件,比2013年增长559.69%。与此同时,预付式消费维权成功率仅为45.5%,远低于广东消委系统年均85%的调解成功率。
维权成功率仅为45.5%
预付式消费矛盾纠纷近年来在广东省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省各级消委会受理预付式消费投诉近万件,其中广州、深圳、珠海等11个地级市受理投诉7195件,涉及金额5352万元,涉及消费者8526人,分别比2013年增长130%、71%和155%。
广州、深圳等消费集中地区投诉量及增幅尤其大,广州市消委会2015年受理相关投诉1702件,比2013年增长559.69%;深圳市消委会2015年受理5069件,比2013年增长87.31%。
去年“水果营行”事件,仅广州、深圳两地消委会受理相关投诉接近700件,涉及金额数百万元。
预付式消费消费者难做主,维权成功率低。据省消委会统计数字反映,广州、深圳、珠海等11市消委会2015年受理相关投诉7195件,调解成功仅3284件,成功率45.5%;2014年受理相关投诉5819件,调解成功 3429 件,成功率58.9%;2013年受理相关投诉3131件,调解成功1754件,成功率56%。相比于广东消委系统年均约85%的调解成功率,此类投诉的调解成功率远远低于其他投诉,而群体性的重大投诉调解成功率就更低了。
多因素致预付消费监管难
省消委会表示,目前预付式消费维权难以破题有多种原因。
综合来看,目前针对预付式消费,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无论是主体监管、行为监管还是信用监管,都存在缺位的问题。由于没有主体限制,大量经营规模小、资质差的商家如小美发店、小超市、小健身馆等涌入预付营销行列,加大了消费者的风险;因为执法监管乏力,针对预付式消费的备案、巡查及资金存管等措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市场乱象得不到遏止。而作为典型的信用消费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管机制,相关违法行为得不到惩戒,诈骗、“跑路”等事件屡禁不止。
部分消费者消费观念不正确,维权意识淡薄,给商家违规违纪提供了便利条件。据广州消委会反映,预付消费投诉的消费者近9成没有掌握有效证据,导致维权寸步难行。
解决:可吊销营业执照
广东省工商局消保处副处长江列华称,新《消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都有专门针对预付式消费的规范条款,工商部门都可以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视严重程度甚至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此外,公安部门亦在加强对预付式消费违法线索收集,加大对重点场所的关注力度,进一步预防预付式消费的犯罪活动。
对于侵权的企业,广东省工商局企业监管处副处长张伟表示,对预付式营销企业存在不按期年报,或者年报信息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联系不上等原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以及企业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工商行政处罚的,将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即“黑名单”,并予以信用惩戒。(李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