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互联网大数据爽约是一种误解,微粒贷的征信数据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交数据和央行数据”,微众银行人士表示
雁过无痕,但一条征信查询引发的讨论似乎并没有停歇。
近日,有关微粒贷查询客户征信信息是否合规、是否会影响用户在他行进行贷款的话题受到关注,很多人也趁机科普了一下循环贷款在征信记录上与普通贷款的不同之处。
“我们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如果看到半年内2次征信查询记录,尤其是信用社查询,会直接拒绝核发贷款”,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信用社大多是代查征信,背后的委托方往往是小贷公司,而征信频繁被查询,意味着该客户可能尝试在多个金融机构(包括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当然,也有尺度比较松的银行,客户一个月内多次查询才会被拒贷。”
“不同的银行批贷的具体要求不同,相信征信查询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方面”,微众银行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外,为方便客户理解,就贷款余额为零达到一定时间的客户,微众银行会向央行报送‘结清’状态,直至客户再次新借”。
微粒贷承诺有条件
报送“结清”状态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去年中期推出的一款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也是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微粒贷初期采用“白名单”制筛选用户。
根据深圳银监局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贷款余额74.95亿元,共开通白名单客户2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金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
据媒体报道,有用户点击了微信钱包中的“微粒贷”业务查看额度,却被微众银行以“贷款审批”的原因向人民银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这一行为对自己后续的房贷申请产生了影响。
对此,微众银行的回复也十分明确,“当用户申请开通微粒贷(即‘点击查看额度’)时,页面主动提示用户阅读《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授权及借款相关协议》并勾选授权;如用户没有勾选,即出现弹窗提示用户阅读协议;后续亦需用户进行密码验证,我行方才会向央行查询用户征信记录以评估可贷金额。”
“我看到上述消息后,立刻跟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客服联系,要求该行取消对我的授信,但是却被告知只能锁定无法取消”,Z女士表示,“我也是看到朋友圈有人晒自己的额度,才好奇点击查看自己的额度,早知道无法取消授信,肯定不会进行操作的”。
“而且,客户主动放弃授信和不符合审批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Z女士对上述处理方式并不满意,“不符合审批给人的感觉是用户的信用度不达标,这不符合事实啊。”
记者以用户身份致电微粒贷客服中心。“如果客户提出申请,我们申请锁定处理后会显示为‘您不符合本行的借款审批要求’,从而无法实现借款的目的”,微粒贷客服人员表示。
微众银行有关人士则修正客服人员的答复并表示,“不需要微粒贷的客户还是可以销户的——通过电话客服的方式锁定账户,确保贷款循环额度不可使用。当客户有紧急融资需求时,可以申请解锁。”
此外,微粒贷在常见问题页面承认,如果客户的授信额度是5万元,即便只借1万元,在征信报告上显示的都是“发放贷款5万元”。不过,“征信报告的最后一句会显示借款的真实余额”,微粒贷客服人员对此表示,“对于需要在他行进行贷款审批的客户,我行还可以配合出具报告证明其贷款余额。”
“虽然微众银行提示用户阅读《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授权及借款相关协议》并勾选授权,但是并没有提示用户循环贷款服务一旦开通就很难直接显示结清,因此从程序上来看还是有瑕疵的”,资深法律界人士对记者表示。
微众银行有关人士则回应称,由于微粒贷是长期有效的“信用循环”额度,而“贷款结清”仅是针对“单笔贷款”的状态,并直接适用于“信用循环”贷款(这点与同是信用循环的信用卡完全一致,当信用卡透支时点金额为“0”时,征信报告也是体现信用卡欠款为“0”,而不是“贷款结清”或“销卡”)。但为方便客户理解,就贷款余额为“0”一定时间的客户,微众银行会向央行报送“结清”状态直至客户再次新借。
此外,微粒贷循环授信额度在合同中也有约定期限,原文表述为“微粒贷额度期限一年,如双方无异议可自动展期一年,展期次数不限”,因此,当客户不再需要微粒贷时,可以通过电话客服方式要求“锁定”账户,提前“暂停或终止”该信用循环贷款额度。
社交数据+央行数据
多维度征信
由于微粒贷在授信过程中,查询了央行征信系统,目前有关“互联网大数据爽约”的质疑也引发了热议。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微粒贷的征信数据是多维度的”,微众银行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微粒贷有微信和手机QQ两个入口,如果是从微信渠道申请微粒贷,系统会注重调取微信方面的社交数据进行审批,如果是从手机QQ渠道申请,系统会注重调取手机QQ方面的社交数据进行审批,当然无论上述哪种情况下,我们都会调取央行的征信作为另一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互相印证和分析”,微众银行上述人士表示,“对于央行征信系统的纯白户(即没有任何记录),如果其社交数据比较理想,微粒贷还是会适当地对其授信,例如我们对于一些果农发放贷款就属于此种情况。”
征信查询
为何遭银行白眼?
抛开微粒贷单个产品的流程来看,商业银行为何对于征信查询如此警惕?
“如果是被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多次查询征信,该客户再申请贷款时,其余金融机构肯定会产生疑虑”,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多次查询意味着,这名客户在短时间内,有较为频繁的申贷行为或申请信用卡行为,其财务状况就值得谨慎对待了。”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确实存在付费代查征信的需求,报价大概每个70元-80元。“我们是小贷公司的,只能拜托银行的员工或者在银行有关系的人代查征信,而且我们的需求很多,每天能达到500个”,福建地区寻求代查征信的H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查征信比以前难度加大了,客户也比较重视自己的征信信息。”记者 张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