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耒阳人曹利古心情不错。这天,他领到了省农委、省财政厅核发的8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
曹利古是在煤炭行业干了20多年的煤老板,现在的身份是全国种粮大户。2014年,他转型发展农业,承包3000多亩农田,今年承包面积突破5000亩。他投入500多万购买农用机械,与当地农民成立合作社,对水稻生产全面实施机械化操作。
2014年他亏了100多万,2015年开始保本。“我觉得今年可以赚200万以上。”曹利古说,相比以前做煤老板,现在赚钱更踏实,“更能细水长流”。
曾和曹利古一起经营煤矿的李万元,比曹转型更早。
他早在2005年就跳出煤炭生产领域,创立万元集团,在能源贸易、旅游酒店、房地产、农业产业等方面,走出一条多元发展的路子,公司资产突破20亿元。
同样是煤老板的李贵苟,转型创办饮用水公司,生产的饮用水销往衡阳、株洲等地,年创产值逾300万元。
当然,现在还有不少煤老板在选择何种方式转型的路口彷徨。耒阳的大小煤老板曾经数以千计,多轮整合后仍有200人左右。耒阳市煤炭局局长段甘霖分析,一些煤老板陷入转型难,既有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跟大部分煤老板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有关。
不过,转型发展已成为耒阳多数煤老板的共识。“早转型就是早一点‘解放’。”曹利古说。
作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耒阳的产煤量常年居湖南各县(市)之首,最高年产煤曾达一千万吨。多年来,煤炭行业占据耒阳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2011年,因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省督导组进驻耒阳,耒阳煤矿业由此进入多轮的关闭和整合:从158家整合成78家,目前只保留了44家。
为摆脱对煤炭资源的发展依赖,近年来,耒阳利用国家扶持“资源枯竭性城市”发展的政策红利,着力推动以技术开发、加工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主体的轻微型、环保和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发展。
2015年,煤炭收入所占财政收入比例降至10%以内。耒阳经济正摆脱传统的“黑色”依赖。
今年是耒阳建市30周年。据了解,在去产能方面,该市将进一步清理“僵尸企业”、处置闲置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质升级传统产业,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