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刘素宏)外贸形势不容乐观。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成绩单”。其中2月份出口8218亿元,同比降幅达20.6%。不过有专家分析认为,放到国际看,这样的表现依然跑赢全球。
外需持续不振是下滑主因
据海关统计,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亿元,同比下降20.6%,按美元计同比降幅25.4%,创2009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时也是史上第三大降幅。进口6123亿元,下降8%;贸易顺差2095亿元,收窄43.3%。
对于出口跌幅如此之大的原因,有分析称受到春节因素、外部需求疲弱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多重原因的影响。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由于每年1-2月都有春节因素扰动,因此观察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更为准确。不过,即使从近几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今年进出口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分别为12.6%、13.1%,均仅略好于2009年同期。
出口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需持续不振。赵庆明表示,美国和欧盟公布的经济数据均不及预期,日本经济萎缩的局面短期内也难以改观。此外,去年底至今年2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受影响,从而削弱了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
赵庆明认为,价格方面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虽略有反弹,但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均价仍同比下跌18%至33%不等。前两个月的进出口开局不利,预示着今年全年贸易形势的严峻。
出口大国数据纷纷萎缩
此次出口额降幅超20%尽管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赵庆明称,除我国外的其他出口大国贸易数据也纷纷萎缩。
从数据来看,日本1月出口同比下滑12.9%,创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连续四个月萎缩,韩国2月前20日出口同比下降17.3%,连续第十四个月下滑。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坐标系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尽管中国进出口数据并不亮眼,但去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11%左右,而我国仅下降了3%左右。在赵庆明看来,今年中国出口在国际上的份额不会下降,仍有望提升,仍然会跑赢全球。
“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轮大宗商品下跌的过程中,都失去了经济原动力”,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总编辑田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之际,美国通过增加能源、石油的进口替代,支撑美国经济强势,但这对资源型国家未必是好事。
外贸增长目标不再量化
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前两个月外贸数据以及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已充分阐明了今年严峻的外贸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外贸增速目标。李克强总理表示,2016年进出口目标为“回稳向好”,但未给出具体目标数字。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全年进出口增速在6%左右,但受到国际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去年实际进出口总额萎缩了7%。
赵庆明表示,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定影响,今年进出口局势并不明朗。不过,一旦进口变好,出口也会转好,当然由于价格传导滞后关系,出口好转的程度会弱于进口,所以,可能会看到贸易顺差的收窄。
■ 观点
“今年最乐观估计是零增长”
对于今年的贸易势头,赵庆明表示,全球贸易形势低迷、贸易品价格下降是我国的政策难以改变的,因此对今年进出口最乐观的估计也是零增长。
应对严峻形势,今年政府计划出台多项政策“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具体措施包括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优化、电子商务试点、服务贸易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等。
针对去产能给进出口带来的影响,有分析师指出,国内去产能政策虽然没有带来强劲的需求回升,但足以改变企业的库存行为,即由去库存转向补库存周期的开启,预计进口将形成1-2个季度的景气度相对回升,而出口在年内难现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