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财经资讯>养老金的“两难”如何破

养老金的“两难”如何破

  昨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了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回答记者提问。涉及养老金的话题,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然不会被忽略。

  当有记者提及,如何看待今年预算报告中养老金涨幅出现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0%,约上调6.5%左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表示,这已是“十二连调”,也是本届政府连续第四次调整。并且今年养老金首次统筹安排,预算报告明确了不仅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也包括企业人员。

  与此前10%左右的“十一连调”相比,此次上调幅度从两位数回落到了个位数。对此,胡晓义解释为这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得出的结论。去年的GDP增速、全国一般性预算增幅以及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情况都比以前要低,因此,6.5%左右的养老金涨幅是恰当的。

  在“大数据”大行其道的年代,面对养老金这样牵动社会神经的发问,胡晓义选择用数据说话,给出了一个有条不紊、有理有据的阐释。但在他亮出的五张“底牌”之外,仍有一些牌面需要摊开来说。它们对于更好地解决养老金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调整养老金,的确首先应该考虑养老金本身的承受能力。尽管去年养老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结余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但近几年,随着我国财政增速放缓,财政对退休职工养老金的补贴压力明显增加,养老金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仍能保持“十二连调”,是值得肯定的。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让养老金的上调演化成“此之蜜糖彼之砒霜”的悲剧。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我国企业离退休人数已达到8015万人,即便不加上2015年退休的企业员工,按6.5%的增幅计,一年也要多出1375亿多元的养老金支出。上调之后,钱从哪来?

  养老金吃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一定程度上源于财政支持的欠账。政府始终要面对并主动承担起养老金的历史成本和转型成本,不能总指望着市场和企业去消化。换句话说,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不等于政府的缺位。

  除了尽快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安排,引导养老金有序入市以实现保值增值外,政府在养老金的改革上还有许多有待发力的空间。一方面要厘清历史欠账,让新型制度轻装上阵;另一方面还要调整责任分担机制,明确政府的责任及其承担方式。

  目前,职工“五险一金”的占比达到了工资总额的40%-50%,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支出。政府要认识到当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负担过重的现状。胡晓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对于降低税费,企业一直存在强烈的呼声。养老金改革困难重重,政府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让改革科学“落地”,解决公众的后顾之忧。(杨溪)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6万元高端团出游竟用无证领队 旅行社被罚

上一篇:代表委员热议 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有望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