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日下午,在韩国首尔,首战击败人类代表的谷歌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与韩国职业围棋手李世石九段的五番棋第二局对弈中从序盘阶段就不断下出罕见变招。CFP/图
1956年的夏天,麦卡赛、明斯基和申农等年轻科学家在那次看似平常的聚会上提出“人工智能”,他们可能压根没想到有一天人类会输给“它们”。连续两天,两场“人机围棋大战”——谷歌围棋程序AlphaGo对决韩国高手李世石——均以AlphaGo胜利告终。在人们兴奋并惊讶于人工智能进步速度的同时,这场历史性对弈带给人们更多的,则是一场关于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
人类又败了
非常明显,技术已经超越我们的人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类上一次于棋盘之上败给机器的时候还是大概20年前。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台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的超级电脑有史以来第一次“藐视”了人类深以为傲并自认不可复制的大脑。
然而,尽管可以击败国际象棋大师,深蓝却无法在幼儿园游戏中胜过三岁小孩,原因在于深蓝无法像生物一样自主学习并掌握技能。而AlphaGo则是把机器学习和神经系统科学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学习算法,这一理念堪称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根据谷歌团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并与谷歌竞争对手的计算机数据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AlphaGo的性能是深蓝的至少2.5万倍。
从开局布棋到最后结尾,AlphaGo在与李世石的这场对决中自始至终行云流水,几乎没有暴露出任何弱点。自此,人工智能进入认知、判断、推论等思想领域已成为无法否认的事实,而这次围棋之战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工智能赶超人类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在有关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言论甚嚣尘上的当口,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于本周四宣布,将与Kira Systems联手把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目的在于帮助员工“从阅读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乏味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一颇受争议的宣布成为了对《经济学人》2014年调查的印证——在未来20年内,低端制造业的生产、销售、会计等“技术含量低但成本高昂”的岗位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这对人类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60年飞跃
技术让庞大人口诞生成为可能,而庞大的人口则让技术变得不可或缺。——约瑟夫·克鲁奇
当第一台计算机在1946年诞生后,无数科学家颇为兴奋,并纷纷为制造出能够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摩拳擦掌。不过,诸如火车、收音机、吸尘器等模仿身体器官技术产品的出现并不难理解,而相较之下,模仿具有140多亿神经细胞的人类大脑恐怕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从1956年正式诞生起,致力于“模仿大脑”的人工智能在这60年来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并呈爆发增长之势,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有人在钻研这门学科。正是在这种努力下,才有了人工智能井喷式的发展。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在上千万美元被投入到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后,1973年,美国和英国政府却因国会的压力,被迫停止向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拨款。虽然随后一批企业再次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数十亿研究经费,但这些投资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又重新遭到撤回。而人工智能的最近一次蓬勃发展,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
高潮和低谷的交替出现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前赴后继。在此期间,人工智能不断取得重要成果。这其中除了IBM的深蓝超级电脑以及最新的AlphaGo围棋大战,还有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于2009年发起的蓝脑计划,该计划声称已经成功模拟了部分鼠脑。
此外,人工智能已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融合。最近这几年,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更是被用到了普通人的实际生活中。
天使还是恶魔
如果我们继续在不够明智和审慎的情况下发展技术,我们的佣人可能最终成为我们的刽子手。
——奥马尔·布拉德利
在人类自己创造出这一新的“生命形式”的同时,不仅有人为科技进化的这一突破性标志欢欣鼓舞,更多的还有关于人工智能将可能威胁到人类这个物种生存的质疑。
人类对于机器的恐惧已不可避免地蔓延。为此,马斯克曾于去年底豪掷10亿美元启动非盈利人工智能项目OpenAI,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平衡人工智能发展的天网,防止人工智能颠覆人类。不过有观点认为,试图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现实,这些约束迟早会被人类自己打破。
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一直分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通过不断的发展机器终将获得类人的自我意识,最终将通过自我进化获得远强于人类的智能水平;另一派则认为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劳动的接管,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根据今年1月冬季达沃斯论坛就机器人发展前景的最新调研,到2020年,在全球15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导致510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岗位中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据《经济学人》报道,在未来20年内,技术含量高职业,包括牙医、心理学家甚至是运动员教练等,均难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事实上,这些人类处理起来游刃有余的场景,其实依靠的是顿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这些人类的高级思维,是真正使得人类智能不同于算法的精髓。所以,对于目前的人类而言,关于人工智能将反制人类的担心仍是多余的。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发展速度惊人,人工智能看得见的未来中整体水平仍然难以超越人类智能,远不到足以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
而如今,经历了两场连败的李世石能否最终逆转取胜或许已不再重要,但由此引发的人类关于人工智能的反思未完待续。记者 陶凤 初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