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分析,过去十年中,除了2015年,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只在2009年和2012年录得跌幅,当时主要是受到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影响,显示现时本港码头航运服务业非常恶劣。2015年抵港及离港港口货物同比分别下跌17%至15280万吨,以及下跌8.6%至10380万吨。
港作为中转港角色正削弱
欧美洲国家购买力疲弱,经济复苏未见良好势头。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向新华社表示,码头航运服务主要依靠贸易带动,亚太国家货币,包括澳元、新西兰元、日圆、韩圜等大幅贬值,显示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整体只有美国经济相对有所舒缓。
香港船东会助理执行董事冯佳培称,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不振,港口货物吞吐量自然会下降。他又认为,国际航运行业有周期性,国际造船业扩张,未来几年大量新船投入使用,会进一步加剧航运业的竞争。
随中国内地航运业快速发展,香港作为中转港的角色正在削弱。不过冯佳培认为,情况不代表香港航运业欠缺竞争力,而是证明行业正在转型,在传统领域相应收缩可以理解。他认为,业界正向高端领域转型升级,更着重涉及航运业的保险、融资、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高附加值领域。
港货运码头挤塞未见纾缓
此外,香港货运码头挤塞情况未见纾缓也使吞吐量下跌。何立基认为,造成有关现象的原因,包括超大型货柜船占一个半泊位使码头使用率因而下降;以及公司联营使用很多小船处理货物,增加复杂性和降低生产力。不过,他指出,港府在增加货柜码头土地和物流设施方面已经下功夫,预料可带来一点点帮助,但长远还要指望环球经济环境好转。
对于业界在2016年的表现,何立基预期并不乐观,因为贸易不改善,航运服务也难有起色。他表示,业界欢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推进,「有了新的机会,便能刺激经济,释放市场潜力,因为新市场有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