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运煤大通道是“晋北煤炭基地-大秦线-秦皇岛港”运煤通道,这一传统的运煤通道影响力和在北煤南运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减弱。随着大同优质煤炭的枯竭,准池、蒙冀等新投产铁路线的竞争,以及黄骅港、天津港、曹妃甸的先后崛起,传统的第一煤运通道在北煤南运中的重要性有所减弱,煤炭发运量减少。
秦皇岛、京唐港、国投京唐港是我国重要的北煤南运枢纽港口,依靠大秦线和支线(滦南-聂庄线)对缓解南方地区煤炭紧张局面,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下水煤炭主要流向,囊括辽宁、山东、华东、华南、沿江等缺煤省市,用户遍及电厂、冶金、化工、建材等用户;发煤企业包括:山西北部、内蒙西部、陕北以及宁夏等地发煤矿站;数据显示,去年,秦皇岛港、京唐港、国投京唐港煤炭下水量合计达到3.07亿吨,占北方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52.4%,几大港口的煤炭装卸情况和场存变化被业内人士称为煤炭市场的“晴雨表”和煤炭价格的“风向标”。
从去年开始,第一运煤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量开始出现下降。设计能力为4.5亿吨的大秦线去年完成货物运量仅为3.96亿吨,同比2014年减少了5320万吨。今年,受煤炭市场需求低迷、煤价倒挂以及新投线路分流煤炭资源等因素影响,大秦线运量呈现快速下降态势。一月份,大秦线发运煤炭仅为3117万吨,日均发运量101万吨;二月份,大秦线发运煤炭为2321万吨,日均发运80万吨;今年一、二月份合计完成货物运量同比减少1580万吨。今年以来,大秦线运量大幅减少,资源供应不足,对秦皇岛、京唐两港的货源供应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影响了秦港和京唐两港运输能力的发挥。今年,需求低迷和货源分流等双重压力困扰着秦皇岛港和京唐两港,造成三港煤炭装卸数量同比出现减少,场存持续低位徘徊,三港煤炭吞吐量完成合计数量在北煤南运中的比例由去年的52.4%降到今年一、二月份的40.4%。目前,秦皇岛港煤炭接卸量和每日发运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0%左右;设计堆存能力为950万吨的堆场,存煤数量保持在350万吨左右;国投京唐港也面临着车船到港双少的景象,设计堆存能力为230万吨的堆场存煤只有40万吨。在周边港口天津港、黄骅港的煤炭发运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秦皇岛、国投京唐港煤炭调进、调出和存煤大幅减少,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煤市“晴雨表”作用逐渐弱化。
去年九月份,准池线开通运营,准格尔煤炭外运捷径被打开;准池线与黄骅港一样,是神华集团投资建设的。准池线开通后,准混煤回归黄骅港运输下水并不意外,今年将有2000万吨大量准混由以前的“大准-大秦线-环渤海港口”改由“准池线-朔黄线-黄骅港”下水运输。而神华堆场、设备、设施对外开放后,内蒙古伊泰集团抓住机遇,发挥“准池线-朔黄线”铁路运距近、费用低的优势,将1200万吨伊泰煤改由黄骅港中转下水。内蒙鄂尔多斯及陕北地区一些中小发煤企业也正在酝酿通过朔黄铁路外运至黄骅港,运距要比经大秦铁路外运至秦皇岛港近,运费费率要低15元/吨以上。准池线开通以及黄骅港对外开放后,黄骅港的运距近以及物流费用低的优势更加明显,吸引了内蒙地区煤炭来港中转下水;“神朔-朔黄-黄骅港”(我国第二运煤通道)得到强大的货源支撑,黄骅港在北煤南运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0.2%上升到今年一、二月份的30.5%;预计随着煤炭运量的增加,黄骅港煤运市场份额还将扩大。
“第三运煤通道”也在加快建设,曹妃甸港1.5亿吨的煤码头(国投一亿吨、煤二期5000万吨级煤码头)已经先后投产;但是,因铁路运距远和优质资源不足、配套铁路建设缓慢等因素影响,1.5亿吨设计能力的曹妃甸煤港去年实际发运煤炭仅为4925万吨(国投曹妃甸完成4842万吨,曹妃甸煤二期完成83万吨),占总设计能力的32.8%,“第三运煤通道”的煤炭运量竟然出现负增长。去年12月底,第三通道中的铁路(蒙冀线)投产,将为第三通道的煤运下水发挥重要作用。蒙冀线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到唐山曹妃甸港,年设计运煤能力为2亿吨,今年计划运煤2000万吨。今年一月底,首列伊泰万吨运煤火车顺利进入国投曹妃甸港接卸,包括伊泰等多家内蒙发煤企业正在与蒙冀铁路和曹妃甸港进行洽谈,增加下水运量,为第三运煤通道增加煤炭运量发挥作用。
随着“第二运煤通道”、“第三运煤通道”的加快建设,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煤炭需求的减弱,传统的煤运第一通道运量将出现下降。优质低硫的部分内蒙地区煤炭分流后,造成秦皇岛港、国投京唐港任务不饱和,部分设备设施闲置,很多堆场、垛位处于无煤可堆的状态,而能够置换的山西优质煤炭又很少,港口不能满负荷运转。今年,预计“第一运煤通道”中转量将大幅下降,秦港、国投京唐港煤炭发运量将随之减少。(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