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1月份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上。这表明制造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速较为平缓。从各行业看,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生产量环比大幅提升。新订单指数为51.0%,比1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制造业新订单量继续保持增长,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1月份明显回升4.2个百分点,表明来自国外的产品订货量由降转升。
第二,近日,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和水利基础设施等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目前,西北地区的投资建设正顺利开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将为工业增长添加动能。汽车政策退出的负面影响基本被市场消化,汽车生产有望逐步恢复,并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提高产量。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规模扩张将拉动配套设施建设,新开工项目增加。上述种种因素对工业增长和钢材需求均有拉动作用。
第三,国家将加快淘汰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要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电力行业和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治理。这一系列措施无疑将有效限制钢材增速,有利于缓解供大于求的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在看到基本面转暖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尚需一段时间,钢材需求的释放也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另外,钢铁企业效益下滑已成为现实。据钢协对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统计,1月份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到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同时,钢铁行业还面临去库存化与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而拉动需求的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尚待时日。因此,钢市目前面临的大形势仍不容乐观,钢价或将在需求缓慢复苏中震荡上行。